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群众幸福指数更高
——回眸2021·我市深入实施20项民心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综述
图为口袋公园一角。记者李帅摄
20项民心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2021年全市民生类支出占比86.9%,高于省均6.1个百分点;
“四险”扩面9.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831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
改造提升42所学校(园),6所新改扩建学校投用,第一中学一期、文昌中学竣工;
……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精心谋划实施20项民心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增福祉,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交出了一份写满获得感、幸福感的民生答卷。
坚持高位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定州民生答卷提出新的时代考题。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求,政有所为。
聚焦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我市连续多年滚动实施20项民心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
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示范,以上率下是最有力的引导。
市委书记张涛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部署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亲自盯办“办证难、老旧小区改造、无物业小区管理”三个老大难问题,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提要求、想办法、出实招,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市长张才芳多次入企业、到工地、进小区,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域环境治理、国土绿化等重点工作,督导检查我市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进展情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市领导靠前指挥、以身作则,各部门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从制度设计上重民生之利,在具体工作中解民生之忧,在改革发展中补民生短板;
“把民生工程建设放在巩固执政地位、夯实执政根基的首要位置,全力做好民生所需、民心所向的项目建设”成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共识,以20项民心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为牵引,更多的惠民政策密集出台,更多的民生改革加速发力,更多的普通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厚度”。
攻坚重点难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市委、市政府扎实推进惠民实事,持续补齐民生短板,全力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社保体系日益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扎实开展……细看20项民心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任务清单,几乎涵盖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兜民生保障之“底”,解群众之难。
“以前阿托伐他汀钙片一盒40多元,每年我仅吃药就要花费2000多元,现在一盒只需6块多,一年下来我只需花费300多元,比以前少了1700多元。”患有脑梗塞后遗症的市民程先生感慨道。
我市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建成4个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乡村卫生一体化、医联体、“国医堂”、智慧医疗、负压救护车5个全覆盖、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院治疗和用药趋向合理化,患者就医负担逐年减轻,患者满意度达90%以上。
破生活之“困”,排群众之忧。
得益于“定州市家政进北京”活动,今年40岁的田恩红通过免费就业培训,进修了养老护理项目。2021年6月,她成为定州市精英职业培训学校讲师,“收入高了,待遇也高了,而且还有公休、节假日各种福利。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竟然成真了。”
我市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扎实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针对市场需求开展技能培训。2021年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9829次,城镇新增就业831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858人。
提人居环境之“标”,暖群众之心。
“以前道路坑坑洼洼,尤其是下雨天没法走,瞧瞧现在,不光路平坦了,下水道修好了,就连墙体都统一粉刷了,里里外外彻底变了样!”谈起小区的变化,在体育局家属院居住十多年的康文全满脸幸福。
我市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被纳入20项民心工程和20项民生实事。2021年我市改造老旧小区41个,启动13个城中村改造,分配保障房870余套,新开工安置房1600套,新交工2340套。
聚焦民生“小事”,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迎祥街通了,出门方便了。”谈到开通的迎祥街,家住天成A区的市民赵晓敏甭提多痛快。2021年4月,位于中心南街东侧的迎祥街正式开工建设,9月建成通车,城南增加一条出城通道。我市根据这条道路由南向北通行压力大的特点,拓宽出一条右转专用车道,有效起到了分流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让百姓出行更便捷、更安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百姓关心的“关键小事”就是市委、市政府重视的“民生大事”,围绕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做,贴着老百姓的心去做。我市聚焦民生“小事”,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不放手,拿出更实举措、花更大气力,一件件抓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养老服务让老年人生活更安心。实施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工程,通过鼓励引导、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等方式,推动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工作有效落实,建成11个养老服务中心、12个互助幸福院,实现72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全覆盖。
文化惠民让百姓生活更精彩。依托全市各类演出机构、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阵地,开展流动图书馆进校园、广场舞大赛、声乐培训、彩色周末、革命歌曲大合唱等系列文化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惠民服务,2021年组织“七进”文化活动350场,发放文化惠民券52000张。
从“小切口”入手,推动服务“大变化”,满足民生“大需求”。
绿色在城市蔓延。实施“万棵乔木进城”工程,栽植乔灌木2.3万株,新增城市绿地50万平方米,完成迎宾大道、自来佛街绿化亮化景观建设,复兴公园、体育公园和10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
道路在乡间延伸。重点加大农村资源路、产业路和旅游路建设支持力度,改造提升县乡公路55公里,整治“翻浆路”77公里,硬化村庄街道、平交路口150万平方米。
改厕在农村持续。以全域推进为主要抓手,全面提升改厕质量,科学选择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类型,改造农村厕所2.1万座。
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呈现在百姓眼前,代表的不仅是交出了令百姓满意的“幸福答卷”,也是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更是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具体体现。
民生改善之路没有终点站,只有持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将会越来越多地共享发展成果,越来越多地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本报记者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