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32个部门377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了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办百家事”。
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强的“磁力场”,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产业项目“绿色通道”,严厉打击破坏发展环境行为,营商环境进入“省内领先、全国一流”行列,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营商环境先进市,打造了“投资定州、事事无忧”环境品牌,成为有识之士、有志之士投资兴业的热土、创新创业的乐园,为加快跨越赶超、建设现代化高品质中等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优环境”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朱秋铭在一次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时,仅仅15分钟,他便将许可证拿到了手中。
“以前办事,要么找不到人,要么资料不齐全,来来回回跑很多趟。如今,一进门工作人员就会主动询问,然后再指引到相关窗口办理业务,并且只需将材料递交至窗口,就可在法定时限内办理完成相关事项,非常便捷。”朱秋铭深有感触地说。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干部作风的“显示器”。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全省作示范、全国走在前”,创新思路和举措,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持续深化电视问政,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整顿、营商环境提升”和“转强提比促”专项行动等,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四最”营商环境。
通过改进工作作风,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快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一系列举措,一批具有定州特色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亮点相继涌现——
高标准建成2.3万平方米的政务服务大厅,以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门、只到一窗”为目标,实现32个部门377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进驻率达到90%以上,年均办件量60多万件,真正实现了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办百家事”;
在全省率先推行项目建设承诺制,74个项目实现提前开工,改革效果最好,推行项目数量最多,实行“带方案出让、交地即发四证”,真正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先后两批划转23个部门共190项行政许可事项,构建起系统完善、科学规范、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审批服务体系,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设置企业开办专区,企业设立登记、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公章刻制等事项,实现一窗收件、集成服务、“一日办结”;
推进“证照分离”,对87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分类改革,切实降低企业办证成本,惠及企业5862家;
开展“证照联办”,打造9项高频“主题式”办事“套餐”,推行事项集成与并联服务;
……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高,市场主体数量跃上新台阶。仅2021年,我市新增市场主体13433户。截至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8.7万户。
“强服务”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3月31日,我市举行“交房即交证”改革工作首发颁证仪式,为首批25名业主代表颁发了《不动产权证》证书。
“效率太高了,以前交房后拿到房本比较慢,现在钥匙、房本一起拿,真是太高兴了。”作为我市不动产登记“交房即交证”改革的首批受益者之一,康城小区业主刘凤兴领到新房钥匙和《不动产权证》后兴奋不已。
“交房即交证”改革标志着我市不动产登记改革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真正实现了交房和领证零时差、零等待的“无缝衔接”。这只是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实例和生动实践。
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中,我市以“转强提比促”专项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突出“三聚三做”——
聚焦“一次不用跑”,做实“线上办”。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由“网上可办”向“全流程网办”转变。目前全市94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零跑办”,129项便民应用在冀时办APP上线,水气暖、公积金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办”。“零跑办”事项均可通过网络自主申报,全流程网上办理,无须到市政务服务中心现场办理。
聚焦“最多跑一次”,做优“即时办”。科学规划窗口布局,设置行政审批、不动产登记、社保医保、工商登记等七大专区,优化窗口功能,有效避免企业群众进厅“多点跑”“排长队”情况发生。同时,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让办事人员“不白跑”。目前,通过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1521个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占比达到95.4%。
聚焦“就近跑一次”,做强“多点办”。积极打造“1+25+542”市乡村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建成“十分钟政务服务便民圈”,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25个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为纽带、542个村(社区)综合服务站为终端,实现政务平台全覆盖、全提升。强化共建共享共赢,主动对接供销社、建设银行、邮政快递等行业,打造“政务+供销超市”32所、“政务+商贸”229所、“政务+裕农通”148所,使服务站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总管家”“店小二”。
“硬措施”保障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近期,定州经济开发区联合市纪委监委在重点企业建立“优化营商环境监测点”,收集职能部门和公职人员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领域的八类损害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收集企业对营商环境热点、重点问题的意见建议及评价,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质效,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区”。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需要“硬措施”来保障。
为了让广大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定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我市坚持靶向治疗、精准施策,用一个个硬核举措有效解决制约和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市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市级领导干部重点任务包联责任制、乡科级干部“干事清单”和农村(社区)“两委”班子考核动态管理办法,组织各级干部分包企业和重点项目,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形成了“责任到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强力推进行业行政监管,深入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制定工作计划,以部门联合抽查为重点,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占比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及平台建设,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制发了《定州市“三乱”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及时公示公开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政策,加强日常督导,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行为,坚决处理和杜绝“三乱”情况。
突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用信用服务的“加法”换取企业发展成本的“减法”。建成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完成与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河北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和河北省政务服务网对接,推动了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和公示。开展企业信用修复,累计修复企业行政处罚信息400余条。搭建定州“信易贷”平台,组织15家金融机构和5534家企业入驻平台,累计发放“信易贷”融资贷款4033万元,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具体措施办法,使我市在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中从302名跃升至67名,进入全国百强。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好的营商环境犹如阳光和空气,助力市场经济健康成长。如今,随着我市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落地实施,一浪高过一浪的建设热潮不断涌来,正如同一根根坚实的桩基,支撑起现代化高品质中等城市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