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进定州市赵村镇孟家庄村秧歌戏老艺人郭根庆家的胡同,就会隐隐约约听到十分熟悉的秧歌调,音调夹杂着感伤、凄凉,也充满了撩人心绪的幻梦和回忆。
68岁的郭根庆从小就喜欢唱秧歌,显露出唱戏的天赋。爷爷奶奶是他的启蒙老师,小段子学了不少,时不时的就给家人唱一段。他七八岁时用秧歌调演唱的《小白菜》,催人泪下,非常感人。郭根庆13岁就加入本村秧歌剧团,向秧歌戏老艺人王小旦、王志江学艺。那时戏班里识字的人不多,唱戏的大多不识字,一辈子唱在嘴里的词不知道说的啥意思。郭根庆每天帮着师父整理戏词,揣摩词里面的含义,练功之余还用笔抄下了十几个剧目的剧本。他靠悟性和勤奋成为剧团的顶梁柱,并在周边县农村有了一定名气。
1966年郭根庆选调到县秧歌剧团,拜秧歌戏老艺人宋文川为师,勤学苦练。他扮相好,表演用本嗓、真嗓,唱法中不乏诙谐俏皮,嗓音浑厚婉转,语言、唱腔等方面有其独有的特色,曾扮演《双锁柜》、《安安送米》等十几部秧歌剧目主要角色,在秧歌戏舞台上闯荡二十余年,直到1988年县秧歌剧团解散。回村后郭根庆个人组建了“根庆秧歌剧团”,一干又是二十多年。演出的剧目丰富,涉域广泛,包括爱情类、节孝类、公案类、滑稽类等,琳琅满目。过去戏班子遵守祖上的传统,教戏传男不传女,郭根庆不信这个邪,硬是培养自己的闺女干了这一行。郭根庆说,我们村秧歌戏有历史,可不能断档,闺女也能当传人。
孟家庄秧歌戏班渊源400多年,高峰时五六个,最多的班有三四十人,走村串县演出,靠唱戏收入养家糊口。早年间,逢年过节村子里能连唱一个月的大戏,直到如今,村子里每年三月三庙会,还要唱七天大戏。秧歌戏在村子里很普及,群众参与广泛,特别是中老年人大都能哼上一段,是村民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秧歌戏易学易演,演唱时用板鼓或梆击节,大都不用管弦,只用锣鼓伴奏,田间地头、村落场院、乡镇集市都是其表演的场所,直到现在,开展文化活动、操办婚丧嫁娶,都有秧歌戏班参与。
郭根庆自豪的说,“听秧歌戏老艺人王小旦、王志江讲,村里的秧歌戏班走过京串过卫。”郭根庆又感叹道,“可是如今,曾经名声大噪的戏班只剩下我们十几个人了,最年轻的是我闺女,也四十多岁了,年轻人都不愿干这行,会唱戏的老人眼看着一个一个地都走了,我这年龄也大了,身体也大不如以前,我是盼着有更多的年轻人也喜欢干这一行”。郭根庆也有过自己的辉煌,他曾传授培养了邓二贤、白春霞等十几名弟子;他也是最受秧歌戏迷们欢迎的演员之一,曾多次参加保定地区戏剧调演、定州市戏剧汇演,获得多项表演类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