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风雨竹石刻拓片
竹以其“未出世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精神,从古至今都是历朝历代文人骚客所吟诵描画的对象。既有写竹画竹一生的郑板桥,更有“夜深风竹敲竹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的欧阳修,但你绝然不会想到写竹画竹的鼻祖竟是立身、立业、立德、立言的关羽。 在定州石刻馆内有一通高230厘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的长方形抹角碑,相传为三国时期关羽所画的“风雨竹诗”石刻。目前已知,这样的碑刻在全国发现有五通:定州石刻馆、涿州“汉昭烈帝庙”、上海松江县、襄阳卧龙岗古隆中和西安碑林各一通。这五块碑刻形制不一,但竹诗画却并无二致。定州、西安、松江这三块皆为立幅,诗句系两棵翠竹由顶至根部用竹叶簇成一首四句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凋零”二字落笔于竹根部,该诗前两句竹叶呈雨动状,后两句呈风动状,由此而得名“风雨竹诗”。涿州和襄阳的皆为横幅,左为风竹,右为雨竹。诗从右边由下而上起句。据上海松江县所藏有关记载云:清雍正年间,贵州学史官场赞誉群人,王奕仁在碑上题跋,记述了他在朝为官时,于京城正阳门见到汉关夫子所画竹的刻石,后买了拓本带回松江,刻于石“流传后世”。 定州之石刻为清代道光年间所制,分阴阳两面。碑阳四边框分别刻有琴棋书画八宝图,以“卐”字纹作环衬连接,以示“万字不断”而生生不息。碑最上方刻诗系楷体。诗下有印一方,印文为“汉寿亭侯之印”。旁有文字记载此印出处:“弘治二年七月十八日,扬州淘河获出汉印共重二斤四两,其文曰汉寿亭侯之印,道光己酉秋日会稽劳沅恩记。”印下部,即刻有“关帝诗竹圣迹”六个篆体字。下面便是“风雨竹诗”画,画旁右方有一段赞誉文字,曰:“帝大节同天,英姿振古。文综贰衍骁,戟于毫端,画合诗传韵琅錾于腕底,宛若禾书芝篆,太古文章依然露叶烟梢。此君面目写一心护虚白,可知造化,为师教万世以丹青讵日圣人之手。道光己酉初秋定州直隶同知会稽沅恩谨跋。” 碑阴为关帝佩剑捋髯昂首之像,高110厘米。左方撰文:帝像恭奉二十年矣,今就来定,适定之绅士谋刻诗竹圣迹,余闻之曰能与此像同刻,益令人瞻仰耳。曰善。乃属杏庄侄恭抚上,石镌而榻之,以一像化作千万像家祀户祝焉庶几。神威镇夫中山,福佑普于大州矣。道光己酉初秋越劳丙口谨记。 在我国古代画论中,确有关云长画竹的记载,而且据上海复旦大学任蠡甫教授考证,我国最早善于画竹的人正是三国时的关羽。相传,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被曹军打败,关云长羁留曹营。当时曹操求贤心切,对他一日三宴,盛情款待。为劝服归顺,还拜他为偏将,封汉寿亭侯。曹操的百般挽留丝毫没有动摇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志。当关羽得知刘备下落,欲要辞别曹操时,曹操便在丞相府门外高挂“回避”牌。关羽几次拜辞均不得见。于是用朱墨画了这幅“风雨竹诗”图,以竹喻志,画中藏诗,让曹营大将张辽转送曹操,自己“挂印封金”,护送甘、糜二驾皇嫂,过五关斩六将,去冀州袁绍营寻找刘备去了。曹操见到“风雨竹诗”后玩味良久,惋惜关羽去意弥坚,更加钦佩关云长的忠义为人,带人前去追送,并赠路费征袍。后来,工匠根据原制,勒铭于石,才使这幅稀世之宝“风雨竹诗”图得以流传至今。 |
关帝风雨竹石刻拓片
竹以其“未出世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精神,从古至今都是历朝历代文人骚客所吟诵描画的对象。既有写竹画竹一生的郑板桥,更有“夜深风竹敲竹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的欧阳修,但你绝然不会想到写竹画竹的鼻祖竟是立身、立业、立德、立言的关羽。
在定州石刻馆内有一通高230厘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的长方形抹角碑,相传为三国时期关羽所画的“风雨竹诗”石刻。目前已知,这样的碑刻在全国发现有五通:定州石刻馆、涿州“汉昭烈帝庙”、上海松江县、襄阳卧龙岗古隆中和西安碑林各一通。这五块碑刻形制不一,但竹诗画却并无二致。定州、西安、松江这三块皆为立幅,诗句系两棵翠竹由顶至根部用竹叶簇成一首四句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凋零”二字落笔于竹根部,该诗前两句竹叶呈雨动状,后两句呈风动状,由此而得名“风雨竹诗”。涿州和襄阳的皆为横幅,左为风竹,右为雨竹。诗从右边由下而上起句。据上海松江县所藏有关记载云:清雍正年间,贵州学史官场赞誉群人,王奕仁在碑上题跋,记述了他在朝为官时,于京城正阳门见到汉关夫子所画竹的刻石,后买了拓本带回松江,刻于石“流传后世”。
定州之石刻为清代道光年间所制,分阴阳两面。碑阳四边框分别刻有琴棋书画八宝图,以“卐”字纹作环衬连接,以示“万字不断”而生生不息。碑最上方刻诗系楷体。诗下有印一方,印文为“汉寿亭侯之印”。旁有文字记载此印出处:“弘治二年七月十八日,扬州淘河获出汉印共重二斤四两,其文曰汉寿亭侯之印,道光己酉秋日会稽劳沅恩记。”印下部,即刻有“关帝诗竹圣迹”六个篆体字。下面便是“风雨竹诗”画,画旁右方有一段赞誉文字,曰:“帝大节同天,英姿振古。文综贰衍骁,戟于毫端,画合诗传韵琅錾于腕底,宛若禾书芝篆,太古文章依然露叶烟梢。此君面目写一心护虚白,可知造化,为师教万世以丹青讵日圣人之手。道光己酉初秋定州直隶同知会稽沅恩谨跋。”
碑阴为关帝佩剑捋髯昂首之像,高110厘米。左方撰文:帝像恭奉二十年矣,今就来定,适定之绅士谋刻诗竹圣迹,余闻之曰能与此像同刻,益令人瞻仰耳。曰善。乃属杏庄侄恭抚上,石镌而榻之,以一像化作千万像家祀户祝焉庶几。神威镇夫中山,福佑普于大州矣。道光己酉初秋越劳丙口谨记。
在我国古代画论中,确有关云长画竹的记载,而且据上海复旦大学任蠡甫教授考证,我国最早善于画竹的人正是三国时的关羽。相传,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被曹军打败,关云长羁留曹营。当时曹操求贤心切,对他一日三宴,盛情款待。为劝服归顺,还拜他为偏将,封汉寿亭侯。曹操的百般挽留丝毫没有动摇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志。当关羽得知刘备下落,欲要辞别曹操时,曹操便在丞相府门外高挂“回避”牌。关羽几次拜辞均不得见。于是用朱墨画了这幅“风雨竹诗”图,以竹喻志,画中藏诗,让曹营大将张辽转送曹操,自己“挂印封金”,护送甘、糜二驾皇嫂,过五关斩六将,去冀州袁绍营寻找刘备去了。曹操见到“风雨竹诗”后玩味良久,惋惜关羽去意弥坚,更加钦佩关云长的忠义为人,带人前去追送,并赠路费征袍。后来,工匠根据原制,勒铭于石,才使这幅稀世之宝“风雨竹诗”图得以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