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山,原名杨国珍,曾用名杨书绅,送号杨老银(1887―1974),定州市杨只东村人。抗日英雄。1926年投身革命活动,1931年在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参加领导定县女师学潮、沙河两岸抢秋和抢仓库、抗捐抗税,借粮吃大户、砸盐店驱盐商等革命暴动和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四支队支队长、定北游击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一支队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人民武装,支持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扬艰苦朴素优良作风,言传身教,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1937年10月至1938年3月,定县城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和唐县、望都县城以南180多个村庄,活跃着一支穿便装,胸前佩戴着白底黑字布质长方形臂章的队伍。它就是由杨银山变卖家产、雇铁匠打制刀枪组建的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四支队,他任支队长。不到一年发展到1000多人,收缴枪支1000多支。曾三次归并、扩充晋察冀军区第一、三军分区,为其扩充兵员2000多人,为晋察冀军区的扩大和发展,为定、唐、望都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建立,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支队伍是晋察冀边区我党领导成立较早的一支抗日武装,它的建立是晋察冀边区抗日武装斗争史上最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而使晋察冀边区的武装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38年3月,杨银山遵照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首长的指示,带几个人回到唐县北罗庄,开始组建新的定北游击队,任大队长。游击队发展迅速,活动频繁,经常穿越日寇的平汉铁路,在鬼子眼皮底下活动,弄得鬼子晕头转向,有力地打击了鬼子的嚣张气焰。1939年,定北县被授予“对敌斗争模范县”光荣称号,8月,奉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的命令,定北、曲阳、新乐、行唐等兄弟县游击队合并组成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一支队,成为八路军的正规部队编制,他任参谋长。
杨银山带兵有方,纪律严明。他常讲“革命队伍就是我的家”,“没有国哪有家?”在他的带领下,队员们打鬼子,拿炮楼,拔据点,搞得敌人焦头烂额,在晋察冀边区形成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和优良作风的抗日部队,深受群众欢迎。他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在定州人民群众中到处传颂,被誉为定县抗日英雄“三山”(包括甄凤山、郝庆山)之一。为纪念杨银山同志逝世三十周年,2004年7月13日,定州市在市永安公墓为抗日英雄杨银山同志举行了骨灰安葬仪式。
(整理杨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