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我市全面加强群众文化阵地建设

时间:2015-08-28 17:16:40  来源:  作者:

 

图为村民们在跳广场舞。记者白永民摄
本报讯(记者张晓红)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后,如何满足文化生活的需求?我市多措并举建设功能多样化文化阵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予以破题。
加强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按照“有用、适用、综合、配套”原则,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落实文化场馆建设和设备设置标准,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施,增强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建立免费开放制度和流动服务制度。加大建设力度,保证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和配套资金到位,实行社会化绩效评估,提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服务效能。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同时,加强文体广场建设。把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与乡镇(办)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相配套,按照人口规模或服务人群的距离,建设选址适中、与地域条件协调的文体广场。在文体广场建设阅报栏、公益广告牌等设施,加强日常维护,及时更新内容。配备体育器材、健身路径和灯光音响等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可搭建戏台舞台。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落实《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在文化站设置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文艺演出场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和管理用房,以及室外活动场地、宣传栏等配套设施。配置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必需的设备、器材和图书等,并有计划地予以更新、充实。各乡镇(办)综合文化站加强运营管理,提高可持续服务能力。结合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制定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城乡公共设施,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置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村史室、志愿服务工作站、广播室等,配套建设室外活动场地。把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纳入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综合调解和便民服务。
加强经营性文化、数字文化和流动文化设施建设。将城乡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整体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按照省委宣传部等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标准规划,预留出版物发行门店用地,保障相关基础设施到位。大力加强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推动新华书店开展农村连锁经营,鼓励网上书店向农村延伸服务,积极委托供销社、邮局等商业流通设施,拓宽农村出版物发行渠道,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多样性的阅读需求,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打牢基础。
继续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搭建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开展远程服务。建立灵活机动、方便群众的流动文化服务网络,因地制宜开展流动文化服务。继续实施流动图书车等流动文化服务项目,逐步配备用于图书借阅、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服务的流动文化车。提高流动文化设施装备配置水平,并逐步具备经常性开展流动服务的条件。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