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采摘游”让村民踏上致富路

时间:2015-12-25 09:37:26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赵子超张玉凤
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邢邑镇八家庄,就有这样不愁嫁的“皇帝女儿”。每到苹果丰收的时节,果农们根本不用去市场,而是在自家果园坐等买家上门。几百亩地的红苹果,挂在树上就被“嫁”了出去。
为什么这里的苹果如此受欢迎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到八家庄一探究竟。瞄准机遇找到富民产业
八家庄360多人,100多户,耕地600多亩,是个名副其实的小村。但是,村里道路宽阔整洁,房屋整齐有序,文化广场、图书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整个村庄处处展现出宁静和谐之美。
“我们村种植苹果树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这还要从我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说起。”提起村里种植苹果的历史,党支部书记贾计成有些感慨。
贾计成说,当年他刚刚28岁。那年代,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的热潮,当时小麦和玉米的价格不过两三毛钱一斤,而苹果的价格要达到五毛一斤。看到这其中的发展机遇,八家庄党支部经过调查和研究,决定引导村民种植苹果。从那时起,苹果种植业在村里扎了根。
“当时,全村将近三分之二的耕地都种了果树,苹果销售最火爆的时候,全村的苹果都不够卖。”回忆着当时的情景,村委会主任解中林语气中带着骄傲,“为了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村里还出资聘请专业技术员,来地头传授种植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村里五、六十岁的农民,个个都成了种植苹果的‘行家’。”与时俱进发展水果采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外出务工已成为新一代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八家庄村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壮劳力都进城打工,导致果树种植“老龄化”,从业人员大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种植面积也减少为全村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虽然村里有些人不种果树了,但说起现在的好日子,大家都说,还是沾了种果树的光。”解中林笑着说。现在村里果园的面积小了,效益也大不如从前。面对这样的问题,八家庄党支部千方百计想办法,积极谋划发展思路。经过认真研究和多方考察,村里决定鼓励大家尝试“采摘园式”的经营模式。
“采摘园式经营模式,既能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能增加收入。现在,全村种植的果树都发展成了采摘园。”解中林说。
57岁的村民段同宇家有8亩地,全部种植着苹果树,采摘园式的经营模式让他受益匪浅。“以前苹果熟了,自己辛苦下地摘果不说,还要起早贪黑地拉到城里去卖,费时又费力,最后还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好了,这8亩苹果在果园里就卖完了,游客们来了,少的也要买上三四十斤,多的要买上一百多斤,而且价格比市场价还要贵一点儿。”
段同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苹果产量1万斤左右,一斤多卖1毛钱,一亩地就能多挣1000元钱,这8亩地可就是8000元。再加上省去的运输、人工等费用,对于农民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一流品质引来苹果热卖
从2011年开始,采摘园式经营模式一经推广,就为村民带来了可喜的收入,销售非常火爆,每年全村的苹果基本都能在果园里卖完。
“我们也没刻意做广告,就是通过大家的口口相传。买过吃过的不仅自己会再来,还介绍亲戚朋友一起来,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就传开了。”说起村里的苹果,贾计成十分骄傲,“每到10月,苹果成熟的季节,这方圆20里的人都来我们这采摘苹果,最远的还有城里的呢。”
为何八家庄的苹果如此受欢迎呢?
“那是因为我们的果树品种好,都是引进的优良品种。”贾计成笑着说,“另一个原因就是,村里的土质非常适合种果树,再加上村民的种植经验丰富,剪枝、除草等每道工序都按规定操作,施的是有机肥,所以种出来的苹果个大、又脆又甜,吃过的人都说好吃。”
现在,八家庄的苹果在当地名气越来越大,很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采摘游”带领村民走上一条致富路。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