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秸秆综合利用营造“绿色三夏”———来自“三夏”一线的报道之五

时间:2018-06-22 10:51:16  来源:  作者:

 

 
图为号头庄乡吕家庄村麦田,工人正在用机械将小麦秸秆打捆回收。记者白永民摄
□记者赵梦怡
    随着小麦颗粒归仓,产生的秸秆怎么处理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我市是农业大市,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小麦播种面积77万多亩,可收集利用的小麦秸秆达几十万吨。
    如何为这么大一笔秸秆资源找到好归宿?号头庄乡趟出了一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方共赢的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子。
    秸秆还田,让耕地增加“营养”
    在号头庄乡号头庄村种粮大户高彩军的麦田里,麦浪滚滚,满目金黄。踩在麦地里,记者发现要比一般的麦田松软,随手揪下一株麦穗,揉一揉仔细一数,穗粒数58粒,粒粒饱满。高彩军自豪地说,麦子有这样的长势全靠自己种地有窍门。
    “我种了300多亩小麦,连续四年秸秆还田,地是越种越肥,越种越软……”高彩军给记者算了“两笔账”。一笔是经济账,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属于天然的土地“滋补营养品”,一亩小麦秸秆还田,相当于上了20斤的化肥。另外,秸秆粉碎到田里,减少水分蒸发,少浇一两遍水,省工、省钱。一笔是环保账,除了减少焚烧对空气的污染外,秸秆还田后,可以直接用免耕施肥播种机播种玉米,既省钱,还避免了机械重复耕地造成的土地压实。
    在他看来,秸秆还田就是自家小麦增产增收的“法宝”。在号头庄村,记者看到,收割后的小麦秸秆全部被粉碎,均匀地撒在田里。大型灭茬机正在进行反转灭茬,真正实现秸秆的全量还田。
    “以前‘三夏’大忙的时候,干部通知不让烧秸秆,为了图省事,要不偷偷烧了,要不就抛到路边、河道里。现在,收割机收完就可以把秸秆切碎,村里农机合作社的免耕施肥播种机旋耕以后,秸秆被埋进田里沤肥,省时又省力。”种粮大户谢江涛告诉记者,“可以说,秸秆就是不花钱的肥料。”
    “今年,全市共有303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参加机收,其中外地机车490余台,小麦机收率、秸秆粉碎还田率均达到了100%。”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说。
    秸秆压缩,奶牛乐享“香饽饽”
    “农民忙着收小麦,我们则忙着到处收秸秆。”今年是号头庄乡吕家庄村民白红伟做小麦秸秆经纪人的第二年,“每年,全乡的奶牛养殖场收购秸秆的积极性都很高,尤其是打好捆的秸秆,更受欢迎。还没开始割麦,我就和附近村里的几十家农户达成了小麦秸秆收购协议,接到了6000亩的秸秆订单。”
    “经过机器打捆后的秸秆每吨可以卖到550元,一个中年劳力,光收秸秆一天也能赚个三四百块钱。”白红伟说,去年麦收期间,他利用老式打捆机才收购了200多吨秸秆,由于今年更换了韩国进口的新型打捆机,接到的订单比去年翻了好几倍,自己又能稳稳赚一笔了。
    现在经过收集打捆、销售,一亩地还能多收几百块钱,秸秆也成了农民的“香饽饽”。“小麦秸秆营养价值高,完全能替代牛饲料中的羊草,作为辅料使用,但价格却比羊草低得多。”乡党委书记马立鹏说,“目前,我们乡奶牛存栏达2万多头,如果按每头牛一年消耗10亩地的小麦秸秆计算,则需要20万亩的小麦秸秆。而全乡小麦种植面积仅有4万多亩,因此,仅本乡的小麦秸秆还远远不够。”
    近年来,为做好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号头庄回族乡创新思路,在“疏”上做足文章。一方面严格执行收割机加装粉碎机设施,深入推进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另一方面就是针对辖区养殖业发达的实际,积极鼓励、引导全乡养牛大户,广泛应用小麦秸秆饲料,既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实现了保护环境的目标。
    目前,在全市,秸秆还田是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饲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将是今后我市着力发展的利用模式。从过去的偷着烧,到现在的争着要。我市的小麦秸秆综合处理已经形成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作业、机械化收获+秸秆捡拾打捆作业、秸秆压块作业等多种模式,全市的秸秆利用率达到90%以上。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