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宝光刀具有限公司: 让农民变身“金蓝领”

时间:2018-09-27 14:41:38  来源:  作者:

宝光刀具有限公司: 让农民变身“金蓝领”
 
      日前,记者来到双天工业园区宝光刀具有限公司,还未进厂,便听见机器隆隆地轰鸣声。走进正对工厂大门的冲压车间,只见一台台冲床排列整齐,冲床前的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机械,一件件砸好封线、印有“宝光”商标钢印的半成品刀具不断地从这里流出……
      作为在农民“家门口”的企业,宝光刀具让众多农民变身成为了“金蓝领”。
       从“农民工”到“技术工”
       王永伟是冲压车间的一名老工人,今年39岁,家住高蓬镇马村。进厂前,王永伟开着一家馒头作坊。
    “那时,我们村大部分人都靠做馒头过活。我17岁就开始跟人学做馒头,先后到博野、安新、容城等县,辗转讨生活,十分不容易。”王永伟说。
       在周边县市、京津等地卖了10多年的馒头,到了而立之年的王永伟迫切想要把家安定下来。
     “结婚后,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就不想让一家人再受这种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苦了。”王永伟说。
       2007年,宝光刀具有限公司招聘车间工人,王永伟获悉后立即报名进了厂。从未接触过车间生产的王永伟,入厂之初就像职场“小白”一样。“一开始什么技术都不懂,甚至连冲床都没见过,我学艺就是从认识冲床的每一颗螺丝钉开始的。”
       虽说从未干过车间的活,但王永伟深知,要想留在家门口工作,就要倍加珍惜这次工作机会。从入职那天起,王永伟就立志要在这里干出一片新天地。他常常跟工友们讲,“人应该有颗感恩的心,既然来了公司,就要珍惜工作岗位,努力做出成绩。”
       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更加安稳、富足、幸福的生活,王永伟甩开膀子,撸起袖子,一头扎进车间钻研技术、磨练技艺。凭着一股子拼劲、钻劲和狠劲,王永伟仅用半年时间,就练成了过硬的冲压技术,从“学徒工”成长为一名“技术工”。
    “王永伟的技术那是超级的‘精’!”这是工友们对王永伟的一致评价。为了提升冲压的准确率,王永伟除跟老师傅请教、观摩外,每天还操作机器练习几千次,经常练到手掌、肩膀红肿,眼睛、脖子酸痛。王永伟工作刻苦的劲头在厂里是出了名的,公司副厂长位云清说:“王永伟技术过硬,用实力说话,靠本事吃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王永伟每天冲压10000多把合格刀具,日工资也从刚进厂时的几十元增到200多元。“现在,我一年收入有10多万元。家里不仅翻盖了小楼房,还换了两辆汽车,而且在城里还买了楼呢!”王永伟的脸上溢满幸福地说。
       夫妻双双由农民“变”工人
       在宝光刀具的成品包装车间,工人温改娟正忙碌着。温改娟是叮咛店镇南平谷村人,今年38岁。初中毕业后,她开始四处打工贴补家用。婚后,温改娟在石家庄工作了两年。孩子出生后,她就一直留在家带孩子。
    “孩子上学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靠老公一个人养确实有些困难。”温改娟说,她想找个稳定点的工作,帮丈夫薛少丰分担一些生活的压力。
       2005年,通过同村姐妹介绍,温改娟应聘来到宝光刀具,被分配到成品包装车间。“这个车间都是周边村镇的妇女,有20多个姐妹。”温改娟说,虽然她以前从没接触过包装行业,但姐妹们十分热心,总会耐心地告诉她每个工序的操作技巧。虽然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但她却找到了“家”的感觉。
       跟同车间工友学习一年后,温改娟熟练掌握了成品包装的每道工序。现在,温改娟的月工资达到3000多元,年收入可达4万元。“进厂13年,温改娟从没有一技之长、到处漂泊的‘打工仔’,变成了一位自食其力的‘金蓝领’,她不仅收入多了,穿着打扮漂亮了,就连谈吐气质都提升了一大截呢!”位云清称赞道。
       在宝光刀具稳定下来后,温改娟又将在石家庄打工的丈夫薛少丰叫回来,夫妻俩同在宝光刀具上班,小日子甭提有多幸福。
    “虽说在这儿的收入和石家庄相差不大,但外出离家远,家里有啥事也照顾不上。如今,能回到家门口工作,这个机会真是难得!”薛少丰开心地说。
      返乡后的薛少丰被分配到沾火车间,月工资5000多元。加上妻子温改娟的收入,一家人每月平均收入能达到10000元,年收入达10多万元,真正成为了“金蓝领”,在农村也步入了高收入的行列。当记者问温改娟下一步打算时,她笑着对记者说:“现在什么都不缺了,过段时间准备学个驾驶本,再买辆小轿车,有空时,就能带上孩子出去旅游了。”
      对于这大批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农民,双天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马增玺最有发言权。他说:“在双天工业园区,像王永伟、温改娟这样的‘金蓝领’还有很多。双天园区是我市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目前,园区共有企业34家,用工总数8119名,90%以上为附近乡村的农民,这些农民不仅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收入,还开阔了眼界,学到技术,增长了本领。工厂化、制度化的管理,让他们从普通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记者赵海涛、牛勇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