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文明创建,群众如何“唱主角”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思考之二

时间:2018-10-08 13:43:41  来源:  作者:

文明创建,群众如何“唱主角”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思考之二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进入到最关键的攻坚期。我们能否在这次“大考”中交出一份合格答卷,打赢这场创建攻坚战,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群众的参与度。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全社会广泛参与,我们才能凝聚力量、营造氛围、攻坚克难,夺取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的最后胜利。
       提高群众创城积极性
    “您的摊位属于占道经营,影响了交通,请到规定场所经营。”
    “电动自行车不能在机动车道行驶,请您转到非机动车道上。”
       ……
       每个周六,在住宅小区、大街小巷、农贸市场,总能看到开展志愿服务的机关工作人员,他们打扫卫生、清理小广告、劝导不文明行为,以实际行动为创城创卫工作加油助力。
       创建文明城市是每个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今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创城工作中坚持民生至上,尽心竭力做实事、办好事,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极大激发了全民共创、积极参与的热情。但是,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仍有市民对创城的认识不深、参与不够。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真正让群众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角”。
       文明城市创建,群众不是补充,而是重要的推动力量。政府着眼于大,但很难做到方方面面的顾及,只有让群众参与进来,将政府的创建规划落细落小,从创建中培养主人翁意识,才能感受文明城市的脉搏,激发人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情,为创城工作贡献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城,就要从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事情入手,抓住“当务之急”,严格落实城乡环卫一体化,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砸死“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大力整“六小”、除“四害”,提升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十大专项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共规范、公共秩序、公共环境、公共服务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创建成果由群众共享。
       搭建群众创城大舞台
       在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便民雨伞、轮椅、医药箱、饮水机等便民设施及物品一应俱全。服务人员用语文明,服务规范,学雷锋志愿者正在为前来咨询的市民耐心讲解。
       自5月份全市开展“文明创城·志愿先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来,我市各行各业志愿者数量不断增加,志愿服务活动逐渐迈向常态化,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累计组织活动4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6000余人。
       当前,我市广大群众参与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但要真正让群众成为创城工作的主角,政府还要精心设计市民普遍受惠的活动项目,广泛搭建市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渠道平台,吸引市民参与到创城活动中来。
    “现在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对于创城,我举双手赞成。但很多时候有一些创城的小提议不知道向谁反映,健身娱乐活动也相对较少。”家住清风园小区的刘敬秀说。
       文明城市创建,政府的职能定位和主导作用固然重要,而搭建好平台,对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同样不可缺少。比如,充分利用中华传统节庆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培树节日新风;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和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身边榜样评选表彰活动,建设新时期家风文化;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治理行动,培树农村移风易俗示范村,推动农村婚事雅办、丧事简办、节俭操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加强农村“十个一”建设,发挥农村“一约四会”作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创城工作中来,共建共享文明创建成果,营造“文明无处不在”的浓厚氛围。
       引导群众参与创城
       创城创卫工作,群众的参与十分重要,但要加强引导,不能让群众参与处在一盘散沙的无序状态,否则只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大娘,您对目前的生活满意吗?有什么建议尽管提,这是我们改进的方向。”在名仕社区,市政协工作人员正在入户走访了解民意。创城以来,我市注重发挥市直部门引领作用,组织市直部门和社区结对子,开展“访千楼进万家”活动,通过听民意、解民忧、聚民心,提高群众对创城创卫的支持率和参与度。
    “没有了泥泞的路面,脏乱的环境,我们切实感受到创城带来的好处。全市机关干部亲力亲为,让我们非常感动,但是,就群众自身而言,参与度非常低。”社区干部侯建勋说。
       要让文明城市创建真正入脑入心,在走访入户的同时,还要强化宣传,积极利用公益广告牌、电子广告屏、社区宣传栏等阵地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形式多样的创城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特别是要选好用好载体,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吸引群众参与创城活动,使群众能找到参与创建的去处和方法,使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真正转变成力量和现实。记者聂资滨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