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养老让“夕阳”别样红
“一轮红日东方升起来,祖国走进美好新时代……”重阳节将至,在市老体协合唱团高亢嘹亮的歌声中,全市“尊老、敬老、爱老”文明新风掀起热潮。15个表演艺术队队员与社区居民一起共庆重阳,老人们多才多艺的表演赢得满堂彩,彰显着我市“文化养老”渐成时尚。老有所乐:让晚年生活更丰富
2008年,刘荣甫从西关南街小学退休。从那以后,她的生活里似乎就只有小孙女了。“退休后的日子,不是看孩子,就是给孩子辅导作业,有时感觉心里很空得慌。”刘荣甫说。
2011年,在别人的引荐下,刘荣甫参加了合唱团。从此,她开始学习唱歌跳舞,还常常跟随合唱团参加各类文娱比赛。“自从参加了合唱团,心情好了,吃饭香,精神爽,身体倍棒,还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刘荣甫笑着说。
在我市,像刘荣甫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他们又找回年轻时的激情和快乐。
20年前,边建茹年仅50多岁,便经历了丧夫之痛。“那些年,我把自己封闭起来,对外面的事彻底失去了兴趣,仿佛一下子老了许多。”边建茹说,“后来,我参加了合唱团,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大家一起唱歌,交流,我的心宽了不少,渐渐地也从阴影中走出来。”“唱歌不仅对身心健康有益,还能让老年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在各类社会实践中,发挥光和热。”老体协合唱团团长李淑卿说,合唱团刚成立时只有40多人,后来发展到136人。现在,合唱团老人的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年龄最大的已是83岁高龄。
“别看我们队员年纪大,但我们的学习精神一点也不差,不管多苦多累,大家都没有抱怨和放弃过。”李淑卿说,她和队员们都是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唱歌让她们忘记年龄,快乐生活。
“近年来,我们积极为老年人搭建‘文化养老’平台,打造老年人的精神乐园,先后组建19个文艺队,共3000余人,包括广场舞、河北梆子、评剧、太极拳、健身操、空竹等,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市老体协秘书长张仁宗说,与之前相比,今天的老年人走出来的愿望越来越高,“文化养老活动”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响应,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老有所学:让晚年生活更精彩
来到位于市老干部局内的老年大学,首先听到的便是老人们爽朗的笑声,追随着笑声,我们走进一间教室。
“我原来每周有摄影课和电脑课,今年我又报了书法班,这日子是越来越充实。”学员阎占芬表示,她今年70岁,自2014年开始就到老年大学学习摄影,期期不落,如今她操作起高端相机来得心应手,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差。
72岁的王春青也是老年大学的忠实“粉丝”,她已经学习书法、绘画10年了。“我年轻时就喜欢写写画画,但当时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虽说现在年纪大了,但学习新东西时很开心,也就不那么费劲了。”王春青坦言,她以前曾担心退休后的生活会很单调,没想到,在老年大学里能学到一技之长,真是感觉开启了自己的‘第二青春’。
“我们学员里最大的65岁,最小的也是50多岁。”王红娟是这所老年大学的二胡教师,她教学员们识谱、认谱、音阶、拉曲等,很受学员们喜欢。她说:“大家在这里学习,不仅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晚年生活。”
老年大学成立于2008年,目前,开设了电脑初班级、摄影、书法、健康、音乐等12门专业课程,专业教师10名,在校学员346人。
“近两年,我们的课程越来越丰富,又新增了瑜伽、电钢琴等课程。其中,书法、舞蹈、声乐等课程尤其受老年人欢迎,愿意到老年大学‘充电’的老人越来越多。”市老年大学工作人员解一鹏说。老有所为:让老人精神更富足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使老人们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老人们在活动中相互帮扶,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
阎占芬自从学会摄影后,就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她不仅为老人们免费拍照制成相册,留下一张张“温暖的笑容”,还多次参加我市举办的各种摄影活动。
“我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做的事情也很有意义。”阎占芬表示,她一般每个月都出去采风,带上相机边走边拍,既游山玩水,又满足了摄影爱好。
与阎占芬一样,退休后的李淑卿也很热心公益事业。后来,她还成为老体协合唱队的领队。7年来,李淑卿为舞队的壮大而努力着。“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来队里,为大家做准备、放音乐。”李淑卿说,工作让她觉得自己有事干,有力出,不是老来没用。每当听到队员叫她一声“李队长”,她心里就乐开了花。
“如今,养老已不仅仅是‘吃饱穿暖’那么简单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老人尤其是城市老人,他们有着稳定的退休工资,基本不愁吃穿。因此,当前最迫切的事是要缓解‘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情感饥渴’,让他们精神上富足,情感上满足。”张仁宗告诉记者,“文化养老”就是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让老人们达到情感沟通、思想交流的目的。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拓展适宜老年人特点的文体娱乐服务,健全各类服务设施,让老年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记者赵梦怡
2008年,刘荣甫从西关南街小学退休。从那以后,她的生活里似乎就只有小孙女了。“退休后的日子,不是看孩子,就是给孩子辅导作业,有时感觉心里很空得慌。”刘荣甫说。
2011年,在别人的引荐下,刘荣甫参加了合唱团。从此,她开始学习唱歌跳舞,还常常跟随合唱团参加各类文娱比赛。“自从参加了合唱团,心情好了,吃饭香,精神爽,身体倍棒,还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刘荣甫笑着说。
在我市,像刘荣甫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他们又找回年轻时的激情和快乐。
20年前,边建茹年仅50多岁,便经历了丧夫之痛。“那些年,我把自己封闭起来,对外面的事彻底失去了兴趣,仿佛一下子老了许多。”边建茹说,“后来,我参加了合唱团,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大家一起唱歌,交流,我的心宽了不少,渐渐地也从阴影中走出来。”“唱歌不仅对身心健康有益,还能让老年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在各类社会实践中,发挥光和热。”老体协合唱团团长李淑卿说,合唱团刚成立时只有40多人,后来发展到136人。现在,合唱团老人的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年龄最大的已是83岁高龄。
“别看我们队员年纪大,但我们的学习精神一点也不差,不管多苦多累,大家都没有抱怨和放弃过。”李淑卿说,她和队员们都是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唱歌让她们忘记年龄,快乐生活。
“近年来,我们积极为老年人搭建‘文化养老’平台,打造老年人的精神乐园,先后组建19个文艺队,共3000余人,包括广场舞、河北梆子、评剧、太极拳、健身操、空竹等,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市老体协秘书长张仁宗说,与之前相比,今天的老年人走出来的愿望越来越高,“文化养老活动”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响应,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老有所学:让晚年生活更精彩
来到位于市老干部局内的老年大学,首先听到的便是老人们爽朗的笑声,追随着笑声,我们走进一间教室。
“我原来每周有摄影课和电脑课,今年我又报了书法班,这日子是越来越充实。”学员阎占芬表示,她今年70岁,自2014年开始就到老年大学学习摄影,期期不落,如今她操作起高端相机来得心应手,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差。
72岁的王春青也是老年大学的忠实“粉丝”,她已经学习书法、绘画10年了。“我年轻时就喜欢写写画画,但当时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虽说现在年纪大了,但学习新东西时很开心,也就不那么费劲了。”王春青坦言,她以前曾担心退休后的生活会很单调,没想到,在老年大学里能学到一技之长,真是感觉开启了自己的‘第二青春’。
“我们学员里最大的65岁,最小的也是50多岁。”王红娟是这所老年大学的二胡教师,她教学员们识谱、认谱、音阶、拉曲等,很受学员们喜欢。她说:“大家在这里学习,不仅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晚年生活。”
老年大学成立于2008年,目前,开设了电脑初班级、摄影、书法、健康、音乐等12门专业课程,专业教师10名,在校学员346人。
“近两年,我们的课程越来越丰富,又新增了瑜伽、电钢琴等课程。其中,书法、舞蹈、声乐等课程尤其受老年人欢迎,愿意到老年大学‘充电’的老人越来越多。”市老年大学工作人员解一鹏说。老有所为:让老人精神更富足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使老人们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老人们在活动中相互帮扶,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
阎占芬自从学会摄影后,就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她不仅为老人们免费拍照制成相册,留下一张张“温暖的笑容”,还多次参加我市举办的各种摄影活动。
“我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做的事情也很有意义。”阎占芬表示,她一般每个月都出去采风,带上相机边走边拍,既游山玩水,又满足了摄影爱好。
与阎占芬一样,退休后的李淑卿也很热心公益事业。后来,她还成为老体协合唱队的领队。7年来,李淑卿为舞队的壮大而努力着。“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来队里,为大家做准备、放音乐。”李淑卿说,工作让她觉得自己有事干,有力出,不是老来没用。每当听到队员叫她一声“李队长”,她心里就乐开了花。
“如今,养老已不仅仅是‘吃饱穿暖’那么简单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老人尤其是城市老人,他们有着稳定的退休工资,基本不愁吃穿。因此,当前最迫切的事是要缓解‘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情感饥渴’,让他们精神上富足,情感上满足。”张仁宗告诉记者,“文化养老”就是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让老人们达到情感沟通、思想交流的目的。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拓展适宜老年人特点的文体娱乐服务,健全各类服务设施,让老年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记者赵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