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字号擦亮“金”招牌
———金牛药业董事长郝秋实和母亲的“金牛”情
———金牛药业董事长郝秋实和母亲的“金牛”情
从明末清初创制问世到今天,“金牛眼药”已经走过了400多个春秋。这400余年来,从手工作坊式的眼药铺,到现代化大型制药企业,“金牛”在不断创新和变革中传承、发展、壮大。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金牛药业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带动企业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产品结构。王江茹和郝秋实这对母子,用自己的努力,为“金牛”这个老字号擦亮了“金”招牌。
临危受命,让中药厂“活”下来
1970年,18岁的王江茹成为原定州市制药厂的一名普通工人。“能进入国企,捧起‘铁饭碗’,在当时是让很多人非常羡慕的事情。”王江茹回忆说。
5年后,王江茹被提拔为车间主任。1990年,因工作成绩突出,她被任命为原定州市丝绸厂副厂长。1992年,王江茹离厂成立了定州市三友商贸公司,主营服装、布匹、窗帘等业务。
“90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定州也兴起了下海潮,政府鼓励自主创业。”王江茹说,她的商贸公司是定州第一家做布匹、窗帘业务的公司。她本人还因贡献突出,被评为河北省再就业明星、保定市劳动模范。
王江茹的突出成绩,引起了原市商业局领导的注意。“1993年,局领导就开始做工作,让我到原市中药厂,也就是现在金牛原大药业的前身,担任第一副厂长。”王江茹说。一边是自己一手创立蒸蒸日上的公司,一边是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中药厂,“做这个选择不容易。”
但在1997年,王江茹还是做出了决定,“到中药厂去任职!”想起当年的往事,王江茹的情绪有些激动,她说:“中药厂的‘金牛眼药’这个老方子、老牌子不能失传,得做下去,这是定州人的骄傲。”
而当时的定州中药厂已经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变得举步维艰。“那时不但工人工资发不出,生产更是难以为继。”王江茹回忆说。
1999年,王江茹升任厂长,全面接管中药厂各项工作。设备陈旧、经济效益每况愈下,虽然王江茹用尽全力,却仍然无法扭转中药厂每况愈下的状况。
制药厂以后走向何方,这么多工人的未来怎么办?成为王江茹无时无刻不进行思考的问题。当时,全国范围内已有一些国企在进行改制,但是怎么改,改了以后能否真的见效,大家心里都没底。
改制,制药厂尚有希望,不改就只能被埋进历史的鸿沟。然而,道理大家都懂,阻力却依旧不小。对药厂员工而言,眼下的生活虽然窘迫,但好歹是个“铁饭碗”,改制就算能“救活”制药厂,但对个人却是个未知数。
迷茫、忧虑、彷徨,在几番斟酌后,2000年,王江茹果断进行了企业改制。“我持股54.9%,工人持股45.1%。”定州市中药厂随着改制的完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河北金牛制药有限公司随之诞生。
改制后的制药厂,“铁饭碗”没了,“大锅饭”也没了,大家必须凭本事挣钱。在王江茹和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慢慢运转起来,一点一点地还清欠债。
毅然回乡,郝秋实扛起快速发展大旗
改制后的金牛制药有限公司,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经过深思熟虑,王江茹决定让在北京工作的儿子郝秋实回来帮忙。
2003年9月,郝秋实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毅然回到药厂。“当时药厂销售部仅有一名工作人员、一部电话,只能等着订单自己上门。”郝秋实说,厂子想要活,就得有订单,有了订单才能让药厂转起来,深谙经营之道的郝秋实把销售作为盘活药厂的突破口。
郝秋实带着唯一的销售员去全国各地跑业务、抢订单。因为资金困难,他们食宿能省则省,一天只吃一顿饭、几个馒头是常事。他一家又一家的上门找市场,一遍又一遍的介绍自己的产品,一次又一次的被拒之门外,但始终没有放弃。
2004年,郝秋实借鉴优秀公司运作模式和销售经验,逐渐完善公司销售部,团队从最初的2人扩展到20多人,每年的收入也随之上浮了50%左右,得到了石家庄制药厂等企业的关注,并开始进行洽谈合作。到2007年,企业收入突破了1000万元大关。
再接再厉,让金牛药业不断腾飞
走出困境,恢复生机,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仅仅是“活着”就可以了吗?郝秋实不断地问自己。经过4年的蓄力,郝秋实带领金牛药业实现了又一次“蜕变”。
“以前生产的药品没有自己的商标,只能跟其它药企合作进行‘贴牌’生产。”郝秋实说,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商标、品牌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他把目光投向了商标培育上。
2011年,一家名为“蓝猫”的商标进入郝秋实的视线。当郝秋实向“蓝猫”商标所有人提出购买商标要求时,遭到对方拒绝。“但对方提出商标可以给金牛使用,不过,每盒药品要抽取20%的利润。”郝秋实回忆。
经过多次洽谈,对方终于被郝秋实的诚意打动,同意购买要求。借助原“蓝猫”商标资源,金牛药业与安徽、浙江、江苏、河南、湖北等省份的医药公司展开了合作,公司的发展也迈入快车道。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近年来,郝秋实深知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公司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达300万元。同时,对“金牛”牌3个全国独家产品金牛眼药系列进行剂型升级研发,参与国家重大药物创制儿童专项药品研究,其中儿童用药尼莫地平口服液和布洛芬混悬液的研发进入实质阶段。”公司现有国家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特别是在中药提纯、粹取等关键技术环节取得了重大突破。”
“金牛药业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不仅要传承经典,更要紧跟时代步伐。”郝秋实说,公司紧紧把握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有利时机,实施退城进园,建设了占地157亩、建筑面积5.31万平方米的新厂区和符合GMP要求的生产车间、库房及相关生产配套设施。目前,金牛药业已成为经济开发区的制药龙头企业,在引导更多医药关联企业进园、形成医药产业集群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市及周边县市药材种植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记者赵海涛
临危受命,让中药厂“活”下来
1970年,18岁的王江茹成为原定州市制药厂的一名普通工人。“能进入国企,捧起‘铁饭碗’,在当时是让很多人非常羡慕的事情。”王江茹回忆说。
5年后,王江茹被提拔为车间主任。1990年,因工作成绩突出,她被任命为原定州市丝绸厂副厂长。1992年,王江茹离厂成立了定州市三友商贸公司,主营服装、布匹、窗帘等业务。
“90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定州也兴起了下海潮,政府鼓励自主创业。”王江茹说,她的商贸公司是定州第一家做布匹、窗帘业务的公司。她本人还因贡献突出,被评为河北省再就业明星、保定市劳动模范。
王江茹的突出成绩,引起了原市商业局领导的注意。“1993年,局领导就开始做工作,让我到原市中药厂,也就是现在金牛原大药业的前身,担任第一副厂长。”王江茹说。一边是自己一手创立蒸蒸日上的公司,一边是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中药厂,“做这个选择不容易。”
但在1997年,王江茹还是做出了决定,“到中药厂去任职!”想起当年的往事,王江茹的情绪有些激动,她说:“中药厂的‘金牛眼药’这个老方子、老牌子不能失传,得做下去,这是定州人的骄傲。”
而当时的定州中药厂已经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变得举步维艰。“那时不但工人工资发不出,生产更是难以为继。”王江茹回忆说。
1999年,王江茹升任厂长,全面接管中药厂各项工作。设备陈旧、经济效益每况愈下,虽然王江茹用尽全力,却仍然无法扭转中药厂每况愈下的状况。
制药厂以后走向何方,这么多工人的未来怎么办?成为王江茹无时无刻不进行思考的问题。当时,全国范围内已有一些国企在进行改制,但是怎么改,改了以后能否真的见效,大家心里都没底。
改制,制药厂尚有希望,不改就只能被埋进历史的鸿沟。然而,道理大家都懂,阻力却依旧不小。对药厂员工而言,眼下的生活虽然窘迫,但好歹是个“铁饭碗”,改制就算能“救活”制药厂,但对个人却是个未知数。
迷茫、忧虑、彷徨,在几番斟酌后,2000年,王江茹果断进行了企业改制。“我持股54.9%,工人持股45.1%。”定州市中药厂随着改制的完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河北金牛制药有限公司随之诞生。
改制后的制药厂,“铁饭碗”没了,“大锅饭”也没了,大家必须凭本事挣钱。在王江茹和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慢慢运转起来,一点一点地还清欠债。
毅然回乡,郝秋实扛起快速发展大旗
改制后的金牛制药有限公司,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经过深思熟虑,王江茹决定让在北京工作的儿子郝秋实回来帮忙。
2003年9月,郝秋实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毅然回到药厂。“当时药厂销售部仅有一名工作人员、一部电话,只能等着订单自己上门。”郝秋实说,厂子想要活,就得有订单,有了订单才能让药厂转起来,深谙经营之道的郝秋实把销售作为盘活药厂的突破口。
郝秋实带着唯一的销售员去全国各地跑业务、抢订单。因为资金困难,他们食宿能省则省,一天只吃一顿饭、几个馒头是常事。他一家又一家的上门找市场,一遍又一遍的介绍自己的产品,一次又一次的被拒之门外,但始终没有放弃。
2004年,郝秋实借鉴优秀公司运作模式和销售经验,逐渐完善公司销售部,团队从最初的2人扩展到20多人,每年的收入也随之上浮了50%左右,得到了石家庄制药厂等企业的关注,并开始进行洽谈合作。到2007年,企业收入突破了1000万元大关。
再接再厉,让金牛药业不断腾飞
走出困境,恢复生机,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仅仅是“活着”就可以了吗?郝秋实不断地问自己。经过4年的蓄力,郝秋实带领金牛药业实现了又一次“蜕变”。
“以前生产的药品没有自己的商标,只能跟其它药企合作进行‘贴牌’生产。”郝秋实说,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商标、品牌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他把目光投向了商标培育上。
2011年,一家名为“蓝猫”的商标进入郝秋实的视线。当郝秋实向“蓝猫”商标所有人提出购买商标要求时,遭到对方拒绝。“但对方提出商标可以给金牛使用,不过,每盒药品要抽取20%的利润。”郝秋实回忆。
经过多次洽谈,对方终于被郝秋实的诚意打动,同意购买要求。借助原“蓝猫”商标资源,金牛药业与安徽、浙江、江苏、河南、湖北等省份的医药公司展开了合作,公司的发展也迈入快车道。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近年来,郝秋实深知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公司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达300万元。同时,对“金牛”牌3个全国独家产品金牛眼药系列进行剂型升级研发,参与国家重大药物创制儿童专项药品研究,其中儿童用药尼莫地平口服液和布洛芬混悬液的研发进入实质阶段。”公司现有国家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特别是在中药提纯、粹取等关键技术环节取得了重大突破。”
“金牛药业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不仅要传承经典,更要紧跟时代步伐。”郝秋实说,公司紧紧把握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有利时机,实施退城进园,建设了占地157亩、建筑面积5.31万平方米的新厂区和符合GMP要求的生产车间、库房及相关生产配套设施。目前,金牛药业已成为经济开发区的制药龙头企业,在引导更多医药关联企业进园、形成医药产业集群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市及周边县市药材种植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记者赵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