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向旅行社工作人员咨询出游线路 记者赵梦怡
现在,出门旅游对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了,别说国内各大小景点,就是世界各地也随处可见国人的身影。而在改革开放初期,没有身份证,出门要靠介绍信;绿皮火车500公里路要走一天……大家没有闲钱,旅游可望而不可及。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旅游给百姓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革开放初期,旅游“遥不可及”“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头脑里根本没有旅游的概念。我年轻时在原拖拉机厂上班,偶而会因为业务需求,到杭州、广州、上海等地出差,才能顺便开开眼。”75岁的程青年回忆说,“那时,只要听说谁去过大都市,大家都会非常羡慕,还想看看人家带了啥没见过的好东西,拍了什么漂亮的风景照片。”
翻开一本硬纸板的旧影集,程青年指着年轻时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他穿着白衬衫,蓝布裤子,手提黑色公文包,笔直的站在镜头中间,身后的建筑上写着大大的三个字———昆明站。
“你看,这是我上世纪20年代第一次去云南出差时拍的。现在来看,当时拍得太拘束了,表情也不自然。”程青年笑着说,当年可没有今天的现代化交通设施,汽车、火车不仅跑得慢,坐着还“受罪”。出趟远门儿,简直可以用“艰辛”来形容。
那次,程青年从定州老火车站乘车,前往云南。这让没出过远门的他高兴极了,还特地向同事借来相机。
“当时人们不富裕,更没有出门旅游的意识。大多都是借出差的机会顺路转转。”程青年说,他先从定州坐火车到北京,再从北京中转乘火车到云南。3000多公里的路,3天2夜才到,去时单程路费就花去80多元。这笔钱可是一个工人2个多月的工资。
“这一趟,我顺便买了云南的茶叶、杭州的丝绸、上海的雪花膏……”程青年说,“当时我每月工资35块钱,虽然火车票、吃饭、住招待所都是公费,但买东西还是花光了我一年多的积蓄。”
旅行社让市民出游有了更多选择
上世纪90年代初,定州市旅游开发公司成立。当时的旅游公司是国有制,主要功能是接待政务,基本没有私人报团。
直到2003年10月9日,我市第一家民营旅行社———定州九龙旅行社正式挂牌成立。
“第一批民营旅行社有2家,一家是华达旅行社,另一家就是九龙旅行社。”九龙旅行社总经理孙晓凤说,“旅行社成立之初,我经常去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考察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学习先进经验。”
孙晓凤介绍,旅行社刚成立时,接待公务考察团多些,散客很少。进入20世纪后,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加,“旅游”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大家纷纷报团外出游玩。而这也激发了我市旅游行业的发展,市区大小旅行社一度达到20多家。
近年来,随着我市古城项目完工和乡村旅游业迅猛发展,古城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倍受追捧,我市旅游业也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各家旅行社不断挖掘本地旅游资源,开发出定州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京津冀自驾游护照和京津冀旅游一卡通,持照、持卡市民可享受京津冀200多个景区打折优惠。
同时,各旅行社还针对特定群体开通老年人“夕阳红专列”、青少年夏令营等贴心旅游服务,多次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旅交会议,大力推介定州旅游,每年为我市引进外地客源万余人次。旅游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游人数激增,而航线、航班价格不断下降,更加促使人们走出家门,踏上旅游之路。”海燕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孙海燕说,2011年“中国旅游日”设立,从2012年开始,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高速通行费,这些利好政策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还对人们出游进行了政策引导。
居住在北城区的寇同顺、马彦茹夫妻虽已年近古稀,但夫妻俩都关注了海燕国旅的微信公众号,每当看到有好的景点或出行计划,寇同顺就在群里一招呼,二三十人的旅游团就成行了。
“别看群里都是老同志,但大伙儿的心却不老,有的甚至比年青人更精神、更有活力。他们当中,有人差不多已走遍全国各地,还有人出国游玩。”寇同顺笑着说,“旅游不仅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能强身健体。我年轻时的梦想是,走到哪儿玩到哪儿吃到哪儿,这不已经都实现了。”
从前,寇同顺没有走出去时,最憧憬的是外面的世界,而走遍千山万水,览尽祖国的大好山河后,他最爱的却是家乡的风景。
“这些年,我们坚持每年2次长线旅游,短线游更是‘说走就走’。现在,国内的知名景点基本走遍了,有时自己也感慨,比起国内外的著名旅游目的地,咱们省内的风景其实一点也不逊色。”寇同顺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咱定州旅游,古城游、黄家葡萄酒庄休闲游、中山百姓园温泉度假游、生态采摘旅游等都很有吸引力,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特色商业为一体的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