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又是一年丰收时———来自“三夏”一线的报道之一

时间:2019-06-13 10:33:31  来源:  作者:

【开栏的话】九十万亩小麦黄,五千铁甲齐奔忙。目前,定州大地麦浪滚滚,机器轰鸣,“三夏”生产全面拉开帷幕。即日起,本报开设《来自“三夏”一线的报道》专栏,记者将深入生产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及时报道全市夏。

图为收割机在麦田里作业。记者白永民摄□记者赵海涛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每逢“焦麦炸豆”的麦收时节,都是农民最忙的日子。6月11日,息冢镇流驼庄的麦田里,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马达轰鸣,一垄垄金黄麦穗被钢铁大口吞进,我市今年小麦机收作业全面拉开帷幕。小麦不进家,种收机械化
    时值正午,阳光炙热,但流驼庄村民甄建设却顾不上乘凉,紧紧地盯着自家正在收割的麦田。“中午到太阳落山前是小麦收割的最好时间。”甄建设说,他家的小麦一定要达到饱满、水分低,因为这关系到他这位种田“老把式”的名声。
    甄建设说,他家小麦今年长势好,预计亩产能达到1200多斤,又是一个丰收年。“这两年小麦的行情比较稳定,我们农民种地更有信心了。”在甄建设家的麦田里,记者还看到,前面收割机收麦,后面拖拉机、玉米播种机跟随,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5亩小麦便收获完毕,秸秆还田、夏种等工作也同时完成。“现在种地越来越简单了,麦子刚收完,就种上了玉米,我们连地都没进,活就全干完了。”说起这些年来种田的变化,甄建设感慨良多。
    过去麦收,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镰割麦,如今农业机械化收割、种植已经成为常态。据流驼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甄月红介绍,近几年的“三夏”麦收,村里都组织五六台农业机械投入生产,小麦机收率和玉米机播率基本达到100%。
    在种田方式演变中,甄建设还有一点体会最深,那就是小麦直接出售:“以前小麦收获都得经过晾晒这个步骤,既发愁场地又担心天气,现在好了,麦子不用拉回家,直接卖到村里收购站就可以,真是省了不少心!”
    承诺践诺,打好“禁烧”组合拳
    “村民们请注意,村民们请注意,现在广播一下焚烧秸秆的处罚措施……”每天早上6点至7点,晚上8点至9点,息冢镇所辖13个村的高音喇叭都会准时播放秸秆禁烧的相关政策。
    夏收以来,息冢镇党委、政府严格落实我市关于“三夏”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开好一个禁烧动员会、送上一张禁烧明白纸、签好一份禁烧承诺书”为指导,在全镇打响秸秆禁烧阻击战,为“三夏”保平安。
    该镇发动全镇党员以身作则,带头禁烧秸秆、带头综合利用,为其他农户做出榜样。成立2支巡逻队,在全镇范围内24小时不间断巡查。各村根据麦田分布情况,设置2个以上秸秆禁烧值班帐篷,并24小时安排专人值守。各村悬挂禁烧秸秆条幅,并发放禁烧明白纸,宣传焚烧秸秆的害处和综合利用的意义,提高群众的禁烧意识,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另外,我们还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宣传带动作用,小手拉大手,让学生带动家长参与秸秆禁烧,共同守护蓝天白云。”息冢镇镇长刘立辉说。
    设岗定责,站好“巡防先锋哨”
    “站好这个岗,我心里边才踏实。天气太干燥了,要是弄不好,一个烟头就能把这一片小麦给毁了。”流驼庄村67岁的老党员甄军国每天主动在值班帐篷值守。
    在夏收工作中,息冢镇按照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块的原则,实行网格化管理,设岗定责。13支村级秸秆禁烧巡防队充分发挥作用,24小时值班巡逻,对小麦收割、秸秆堆放等定期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火点、第一时间制止,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走在息冢镇的田间小路上,到处都有移动的“红袖章巡防岗”。麦收以来,全镇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佩戴红袖标,深入村组和田间地头,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村民们宣传、讲解秸秆禁烧、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认识、主动禁烧。
    另外,记者从市农业部门了解到,今年我市小麦收割面积达92.5万亩,预计有5000多台(套)农业机械投入“三夏”生产,全市小麦机收、玉米机播率均可达100%。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