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李卉婷眼中的乡村教育之变
“硬件”和“软件”的完美融合
“硬件”和“软件”的完美融合
李卉婷正在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
图为滴水成冰的旧教室(资料图)记者杨亚湖
12月3日上午,叮咛店镇初级职业中学九年级教室里温暖如春,49岁的政治老师李卉婷正在用“班班通”通过图片和视频为学生讲解“中国担当”。
“以前哪有现在这学习条件啊。”课后,回忆起自己三十年的教学经历,李卉婷的感慨中满是对现在学习条件的肯定。19岁那年,李卉婷从定州师范毕业,来到叮咛店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家在博野,路太远,只能在学校吃住。”李卉婷说,“当时全校只有四排平房,教师宿舍老旧,冬天到处都冒风……”
说起刚来学校报到的情景,李卉婷说自己当时“心都凉了半截”。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李卉婷起初踌躇满志,但当时艰苦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又让她有些心灰意冷。可当看到学生们的住宿条件和执着的求学精神,她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二三十个孩子住在一个大宿舍里,都是大通铺,又冷又潮,他们都能坚持,我还有什么做不到的?”李卉婷很快就踏下心来。
学校安排李卉婷教思想政治课,由于不是自己上学时所学的专业,她边学边教,抱着一种“全校师生皆我师”的理念,不知道翻了多少辅导资料,听了多少节老教师的公开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中,李卉婷所教的四个班政治成绩在全区32个教学班中名列前茅。
可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那时候还没有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要收取书费和学杂费,可她发现有的学生即使带钱了也不交,全班的钱迟迟收不上来。她偷偷问了几个学生,这个说,我兜里装的是给奶奶治病的钱;那个说,这是我们家卖牛的钱;还有的说,我姐姐正上高中,如果我交了,她就没钱上学了……孩子们的话让她心头一紧,她也是农民的女儿,她深知,读书对农村的孩子有多重要。
“绝不让自己的学生因为交不起书费而辍学!”当时李卉婷的工资只有99元,她每月都拿出一部分,给贫困生买书本学习用品。回忆当初,李卉婷感慨万千。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按照“硬件建设夯基础、达标准、出亮点,软件建设求规范、强内涵、上质量”的总体思路,把最优的政策放在教育,最多的资金投在教育,最好的待遇给予教师,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全面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今,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是全民皆知的硬“条款”。“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机会增多,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即使是困难家庭,也有一系列的教育帮扶政策,再不会有学生因为没钱而上不起学了。”李卉婷高兴地说。
不仅如此,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2006年,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学生从砖木结构的平房搬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学习。新建的学生宿舍内床铺干净整洁,地面瓷砖锃亮,每层都有洗漱间。
近年来,学校更是每年都有“大动作”。实验楼、音美楼,今年三层的新教学楼投入使用,可容纳22个教学班,冬季每个教室都有立式空调取暖,多媒体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站在新建的标准化教学楼前,看着身着统一校服的学生在体育场上做课间操,李卉婷感慨颇多。
“硬件”环境越来越好,“软件”设施也在与时俱进。1998年,李卉婷参加了第一批信息技术培训,开始接触到计算机,2000年,教室里安装了电视,晚上可以和学生们一起看看新闻,2010年,学校开始成体系装配办公设备、新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正式启用,运转效率大幅提升。
“现在全市的教育网,都可以实现共享了,一个班上课,其他班都可以看得见。一块小黑板、一支粉笔头的上课模式成为历史。新设备的运用,不仅为老师减轻了负担,也让学生享受到更丰富高效的教学效果。”李卉婷说。
今年春天,疫情突如其来。网课给所有的教师带来了挑战,李卉婷担任四个毕业班的道德与法治课。为让“爱国情,报国志”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她开展线上课前五分钟演讲、坚持自己设计课件、自己出原创试题,不管多晚都在线上给学生批改作业。
李卉婷说,乡村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开阔眼界。这些年来,她一直通过书籍和网络来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以前出去培训的机会特别少,现在网络发达了,外出培训机会也多了,教师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多,仅我们学校就有12位‘定州名师’,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我们尝到了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