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定州党组织的创建

时间:2021-03-29 10:28:39  来源:  作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翻天覆地,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为热烈庆祝建党100周年,本报特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定州记忆”栏目,向广大读者讲述定州故事,回顾党的奋斗历史,讴歌党的光辉业绩,凝聚起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早在辛亥革命期间,革命思潮已在定县学生中滋长。1907年,在定县县立高等小学读书的王森然不断从进步书刊中汲取革命思想,积极倡导并组织“桑梓学社”,反对“八股文”,参加爱国示威,发表革命演说,为新文化运动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1911年的辛亥革命进一步激起了他的革命精神,他率先剪掉辫子,鼓动同学响应革命,因此被推举为学校成立的“统一共和党”的头领。1912年孙中山北上途经定县命列车停开,特意召见闻名遐迩的王森然,并鼓励他“努力去做”。
       从1923年开始,马克思主义首先在定县知识界传播。唐朴农、李致祥、张寒晖、王德耀、孙志远、安玉林等早期中共党员,利用职业掩护,采用读书会、学生自治会、中日问题研究会等形式,宣传新文化,介绍《新青年》,宣扬俄国十月革命。他们在东亭、邵村、西杨村、西建阳、齐堡、刘家庄、砖路等广大农村及工人中宣传铲除压迫、消灭剥削的道理。他们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搞飞行集会,启发群众觉悟,领导农民运动,秘密发展党员,为党的基层组织建立作准备。
       经过必要的思想舆论准备之后,从1928年6月开始,李致祥先后在杨村、中流、张谦、大吴村等农村中发展党员,1930年2月建立了定县第一个党支部——西杨村党支部。随后,王德耀、赵洛芝建立齐堡党支部。孙志远等分别在职业学校、第九中学、平教会建立党支部。荀昌五等先后在刘家庄、韩家庄等建立党支部。安玉林、张学轲建立砖路油坊党支部。到1931年底,全县共建立党支部14个,有党员180余名,共产党在定县的工作有了一个大的发展,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和影响日益扩大,建立县委的条件已经成熟。
       1932年3月12日,根据中共保属特委指示,中共定县委员会在定县城墙东北角的杨树林里成立,孙志远任书记,设委员七人。从此,定县的建党工作和各项革命斗争走上了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道路。中共定县县委创办机关刊物《定州红旗》,宣传苏区政策和党的主张,指导基层支部,到南疃、北齐、朱谷等庙会搞飞行集会,领导发动两万余人在城内举行反帝大示威。在农村成立借粮队、抗税团,发动数万人开展刮盐土、熬小盐斗争,在广大农村喊出“抗租不交、抗债不还、抗捐不纳、抗税不交”和“分粮吃大户”的口号,锻炼了群众,壮大了革命队伍。
      1932年7月,“高蠡暴动”的前夕,定县的革命形势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工作不仅从农村做到城内,从农民、学生做到工人、商人,而且做到了国民党军队内,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举行武装暴动的条件和可能。为此,中共保属特委派习从真到定县指导和加强中共定县县委的工作,以具体组织定县的武装暴动,建设保南以定县为中心的农运区域,有力配合即将举行的“高蠡暴动”。
       习从真到定县后,8月即在中共定县县委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定州中心县委员会,习从真任书记,有委员6人。中心县委驻地在定县,领导定县、曲阳、唐县、望都、安国、深泽等县党的组织及其群众斗争。10月,随着党的力量的壮大,革命力量的增长和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全县按片划为8个区,建立4个特支。全县建有党支部30个,有党员470余名。
       定县如火如荼的群众斗争运动,党的影响和党的队伍日益扩大,国民党反动政府惊恐万状。1933年春,国民党蒋孝先宪兵三团派驻定县,向党和革命群众展开围剿。是年5月,中共定州中心县委书记习从真和马光斗、李致祥等30余人被捕,县委机关驻地遭劫,党组织遭到大破坏,多数区委被摧垮。到1934年,其间又遭到多次破坏。
       面对险恶的斗争形势,县委迅速改变斗争策略,指示党员分散隐蔽。荀昌五、安玉林、张学轲、马光斗、张寒晖等同志积极寻找组织,发展地下党员,建立新的支部。1935年10月,中共定(县)藁(城)无(极)中心县委成立,领导周围16县党组织。1934年5月,重建中共定县委员会。中共定县县委总结经验,改变斗争策略,慎重发展党员,先后恢复各基层党支部。发动学生和知识界组成宣传队,宣传反帝反封,再次掀起抗日救国高潮。
       (根据《定州风云》《定州丰碑》整理)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