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定州市抓早抓实抓细各项防汛措施

时间:2024-06-05 10:04:51  来源:定州日报  作者:张春红

本报讯(记者张春红)6月1日,我市正式进入汛期。我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汛抗旱体制机制。调整充实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进一步健全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应急联动、信息共享等工作长效机制,加快构建指令畅通、职责清晰、协同联动、资源共享的指挥决策体系。持续加强乡镇(街道)基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建设,落实人员及技术保障,形成稳定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防汛抗旱管理体制,防指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职能衔接和工作协调配合,细化联合办公、会商研判、统筹协调、指挥决策、抢险救援、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各乡级防指协调联动,实现“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资源互助,形成防汛抗旱工作合力,不断提高处置应对和联合救援能力。

压实压紧防汛抗旱责任链条。建立完善各级防汛抗旱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村、明确到具体人,做到责任落实全覆盖。压实各类防汛人员职责,遵守值班值守规定。加强防汛责任人专业培训,对防汛值班进行抽查检查,督导各责任人履职尽责。压紧压实乡级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实施党政领导包联防汛工作机制,全面夯实防汛救灾保安全的政治责任。坚持防汛抗旱工作部门负责制,进一步厘清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其办公室与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统与分”“防与救”的职责。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压实压紧责任,督促其汛期上岗在位、履职尽责,协调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确保安全。

扎实全面开展防汛抗旱准备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乡级防指和各有关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汛前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安全度汛隐患排查,建立台账,明确整治主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现动态清零。重点检查行洪河道、城乡低洼易涝区、地下停车场、地下商超、交通桥涵、人防工程、建筑工地等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充分考虑极端暴雨洪水、干旱灾害多发频发、城市内涝风险增大等突出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抢险、南水北调左岸排水涉险村庄避险转移专项预案。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暴雨、洪水及次生衍生灾害,科学制定年度培训和防汛演练计划,精心策划培训和演练方案。组织专业培训,全面增强应急指挥决策和抢险救援能力。强力推进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唐河、沙河河道治理等防洪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持续抓好城市排涝项目建设,统筹实施排水管网、下沉式立交桥泵站设施建设,开展排涝通道整治,确保城区排水通畅。

全面提升应急处置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救援体系建设,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军,强化涉水抢险救援,提升洪涝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加强乡村基层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应急救援水平。切实把社会应急力量纳入救援力量体系规范管理,加强专业性救援队伍与社会应急力量的联合演练和技能培训。按照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相结合方式,配齐配强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充实完善物资储备品种和规模。及时开展物资更新补库,加强收储、轮换和日常维护管理,落实调运车辆和人员,遇有抢险任务能快速调出、按时运达、规范使用。防洪工程主管部门要按照“抢早、抢小”的目标,在重点乡镇、村预置必要的抢险物资装备,做好险情应急处置准备。有关成员单位依托现有防汛抗旱信息系统,进一步健全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部门间业务系统互通互联,实现监测数据和预报结果、预警信息实时共享。

全力防范应对水旱灾害。优化完善观测站网布局,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重点加强短时预报和临灾预警。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完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强化预警信息指向性,确保预警信息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通信、宣传等部门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按照预警发布责任单位的要求,及时、准确、向公众播发预报预警信息。严格落实汛期巡查防守制度,组织工程管理单位、重点部位巡查责任人及时开展巡查防守。强降雨期间、河道达到警戒水位时,加强历史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涉河工程、漫水路(桥)等易出险区域巡查防守,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保障行洪安全。完善会商研判机制,根据汛情旱情工情灾情,市防办及时组织有关成员单位专题会商,分析灾害影响区域和程度,评估可能出现的灾害风险和不利影响,提前落实防范应对措施。建立市级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包联责任制度,落实属地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人员安全。前置抢险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及时发现险情征兆,第一时间应急处置,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应急通信、供电、交通运输、医疗救治、群众安置等工作,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做好抢险救援的技术支撑工作。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根据旱情形势,及时开动各类灌溉设施,努力增加抗旱供水,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尽最大可能减轻旱灾损失。充分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等主题宣传和应急宣传“五进”等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汛减灾宣教活动,持续推动防灾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升公众水旱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