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新农村建设篇
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从满足保暖到衣着光鲜,穿着注重品牌、款式;从吃不饱到吃得好,饮食讲究营养、健康;从低矮、阴暗的土坯房到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砖瓦房、二层小洋楼,居住条件从遮风避雨转向舒适、健康……
60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前进、探索和创新中实现着大跨越、大变革、大发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驶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过去农村啥模样,土坯房、黄泥板路,柴火垛满街,出门基本靠步行,晚上黑漆漆;现在,你看咱农村,砖瓦房一排排,二层小楼不稀罕,出门是又宽又平的水泥路,做饭用沼气、煤气、电磁炉,晚上出门不怕黑,有亮堂堂的路灯,60年的变化可真大啊,简直跟做梦一样……”提起建国以来60年的变化,南城区尧方头村70多岁的杨老汉感慨地说,老汉朴实的话语深刻印证了建国60年来全市农村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
解放初期,我市农村住房大多是低矮、面积狭小的土坯房;农村道路基本上都是土路,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平时一身土,下雨两脚泥”;农村当时没有路灯,一到晚上黑漆漆,家家户户用煤油灯照明,煤油都是进口限量供应,点煤油灯都要“精打细算”;满街都是柴草垛,家家户户烧柴火做饭,环境脏乱不说,还经常引发火灾。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通过大力实施硬化、净化、绿化、沼气化建设,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等“六乱”现象,大力发展农村道路、交通、电力、文化、教育、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农村群众人居环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到2008年,我市建成文明生态村187个,初步实现了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3万多农户用上了沼气;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8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推进农村文化大繁荣,建成2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90多个村建起了文化长廊或文化广场,全市三分之一的村建起了“新农村书屋”,300多支文艺表演团体活跃在全市乡村,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2008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5997万元,城乡固定电话总数达到70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0万户,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8万户。同时,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观。许多年逾7旬的老人们感慨地说:“我们活了这么大岁数,想都不敢想咱庄稼人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过去,农民生活困难,吃不饱,穿不暖,一件衣服往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吃顿玉米面饼子都觉得很奢望,娶媳妇还到左邻右舍借家具;再看现在,穿衣服讲款式,看牌子;吃的是肉蛋奶,白面馒头、大米饭不稀罕,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现在生活真是太好了……”周村乡农民张亮一边抚摸着自己的小孙子,一边高兴地说,建国60年来,老张一家从土坯房、砖瓦房到二层小楼;靠着做生意,老张一家从过去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年收入6万多元,过上了小康生活。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一度徘
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04元增加到2008年4612元。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日趋活跃,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4亿元,农村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过渡,农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广大农民已由过去的“一衣多季”过渡到现在的“一季多衣”,由过去的以“军装绿”为主色调变为现在的多色彩组合,衣服五颜六色,由“寒不择衣”变为穿着注重款式、原料、品牌;饮食由过去的钢丝面、瓜菜带,吃顿玉米面觉得很奢望,变为现在的餐桌饭菜丰富、可口,肉蛋奶为主打,白面馒头、玉米面不稀罕,吃饭讲究营养、健康;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提高,农村住房一改过去低矮、阴暗的土坯房,如今多为砖木结构或钢筋水泥结构,二层小楼随处可见,房间宽敞明亮,卧室、厨房、客厅、餐厅等一应俱全;出行更加便利,原来基本靠步行,出远门不方便,现在公路修到家门口,出门是电动车、摩托车、小汽车,个把小时往返一次县城;农民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日用消费品由娶媳妇借家具的年代过渡到70年代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老三件,再到90年代“空调、冰箱、电视机”等新三件。如今,液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话、手机、摩托车、电动车等高档消费品大量进入寻常农家,电脑、小轿车等也进入富裕农民家庭。
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实惠
“种粮不纳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再贵”是广大农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好日子。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全市的农村变化日新月异,让农民高兴的事也纷至沓来。
赵村乡的李大爷今年已经70多岁了,人老心不老。李大爷告诉记者,他有打牌、聊天、锻炼的爱好。如今他的这些爱好,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满足。自从村里搞了生态文明村建设后,道路硬化、绿化了,安装了路灯,还建起了文化广场。他每天都会和他的老伙伴们来到文化广场,在树阴下打打牌、聊会儿天,时不时还会去旁边的健身器上去扭扭腰,甩甩胳膊。李大爷说:“现在咱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种粮不交税,政府还给补贴;孩子上小学、初中不交学杂费,国家还免费给课本;看病有新农合,出院就报销医药费,再也不‘小病挨、大病抗’,日子过得别提多舒坦了。”
正如李大爷所言,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使全市广大农村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2006年,我市全面取消农业税,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一系列补贴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同一年,在河北省率先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今年参合农民866646人,参合率达到84.1%,上半年为101918名参合农民补偿医疗费用4481.1611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全面落实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课本费政策,使20多万农村孩子上学“不再难、不再贵”,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上学不交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100%……
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市实际,确定今后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繁荣农村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巩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全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蓝图已然绘就,展望未来,一幅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正在全市广大农村徐徐铺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定会再创农村发展繁荣的新辉煌,全市近百万名农民的新生活必将如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 记者 李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