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报通讯员曹丽娟
深秋时节,行走在我市广大农村,一幅幅新景映入眼帘:村内的大坑不见了,别具匠心地建设成为文化主题公园;闲置建筑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文化广场;招引蚊虫的垃圾堆不见了,条条街巷平坦整洁……短短数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让我市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作为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作为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举措,作为转变千百年来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强化领导,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广泛发动,全民动员,稳步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向纵深开展,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活动伊始,我市迅速成立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各乡镇(办)分别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进行专题研究,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实施步骤进行广泛宣传,并采取典型引路、访谈等形式加压鼓劲,充分调动了各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村利用广播喇叭、悬挂条幅、发放明白纸、入户走访等形式,大力宣传,答疑解惑,做到家喻户晓,营造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动手,广泛参与,自觉主动投身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来,纷纷为建设美好家园献计献策,投工投劳。
根据我市“两高”沿线长,涉及村多、村大等特点,明确提出盯准“五大工程”的十件实事:投资2000多万元修路50多条,70多公里,完成了沿高铁36个“重点村”的村村通工程;投资近4500万元完成民居平改坡3000多户(每户补助1.5万元);奖补800多万元用于“四清”工作,共清理垃圾131.9万方,清杂物46万方,清庭院117868处,清残垣断壁2954处,投资1600余万元粉刷保温水漆265万平方米,并逐步摸索、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四清”工作常态运行机制,369个村建立了长效机制;完成77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铺设排污管道22万余米;完成厨房改造2000个,全部实现秸秆还田;修建沼气池275个,2万多户用上了太阳能;新建改建村民中心56个,清除标语广告15万多处;饮水安全工程全部完成;制定了秋冬季植树造林规划。
据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件实事的项目化,体现出我市缺什么补什么,因村而异,因地制宜,遵循民意,整体部署,重点突出,梯次推进,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为加大工作力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村,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指导工作。
为全力做好沿“两高”重点村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我市将78个“重点村”全部分包到副市级领导,抽派234名科、股级干部包村,落实目标责任制,明职问责。工作队员带着任务、带着责任、带着感情,领着干部干,带着群众干。针对点多、线长、面广等实际情况,市委、市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助力加油。启动了“高速”沿线1000多户民居改造工程。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抽派精干力量组成专项工作推进组和督导考核组,将全部项目工程列表,制作示意图,挂图督导,每周通报,将督导考核结果纳入乡科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