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科技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时间:2021-02-24 10:43:53  来源:  作者:

       在2020年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中,我市由2019年的第29位提升至第7位,由B类县晋级A类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148家,占比达75%,位居全省第一;工业技改投资增速16%,位居全省第一;研发经费投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科技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我市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培育创新主体,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强力推进技术改造创新,加快科技平台建设,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战略驱动,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向科技要动力,以创新激活力,我市打出了一套科技创新“组合拳”: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推进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实施企业创新行动,加强创新主体建设,明确企业在技术投入、研究开发、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中心和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研究机构合作。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使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进一步加大京津冀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开展京津专家与企业对接、人才双向交流等活动,吸引京津科研院校在我市设立研究院、实验室、孵化器等分支机构,打造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没有什么比一份骄人的成绩单更有说服力:
       2020年我市实施重点工业技改项目54个、省千项工业技改项目15个;新增院士工作站1个,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累计达101家;13家企业获评第5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两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市级标准化示范中小企业26家;
       先后举办第三届“硅谷之星”创新创业大赛、首届中国(定州)体育健身用品工业设计创新大赛、河北省第二届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等一系列高端活动,20多个产学研用项目签约或达成意向,涉及生态农业、环保、再生资源、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5.13亿元,完成任务的128%。
       ……
       触摸我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脉络,科技创新可谓一以贯之。我市把科技创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书记、市长张涛亲自谋划、亲自调度,亲自督导,形成了经常性研究、部署科技创新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定州市科技创新跃升计划推进办法(2019-2025年)》《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大力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地方财政科技投入较2019年增长超过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升了1.69个百分点。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区域创新发展顶层设计,结合我市资源、产业、生态和创新基础,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汽车和装备制造、体品等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平台推动,助推创新要素快速汇聚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当前,我市正在打造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的样板,有一大批希望创新、渴盼技术的成长型企业“嗷嗷待哺”。无论是体育器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大数据、5G、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还是线上办公、远程医疗等新业态发展,都需要科技创新才能激活“一池春水”。
       深化产学研合作,我市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承载平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我市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我市把建设创新平台作为引进人才、转化成果、孵化企业的关键性措施来抓,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能力与水平,企业创新资源进一步优化,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年11月—12日,第二届河北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我市如期召开。
       中科院来了、清华大学来了、北京大学也来了!
       我市产学研合作不落窠臼,战略联盟、战略合作、政产学研、项目合作等多种模式因地、因势制宜,积极推进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燕山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提高企业创新动力。大会上,燕山大学车辆学院和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就汽车关键零部件轻量化、汽车节能与智能控制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了签约,结成了“亲家”,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战略性合作,真正开启了校企合作新模式,在新能源汽车及尖端领域,开始了研发合作。
       河北旭阳集团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依托北京旭阳科技有限公司、邢台河北省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并推进与鞍山热能院、天津大学、武汉大学、青岛中科院生物研究所等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形成了工序配套、产能充分发挥、资源综合利用、盈利水平不断提高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2020年,在科技攻关下,研发出了2000立及以上高炉的开炉焦,在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投入使用后,反应效果良好,目前已成为旭阳优质拳头产品,年可为公司创造效益3700万元。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我市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发展迅速,共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7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6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6家……
       河北定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科技部评为“优秀”园区;河北定州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获省科技厅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河北定州经济开发区成功申报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搭好科技创新的“大戏台”,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主体,锻造科技创新“主力军”
      “创新”决胜“未来”。做好科技创新的一项关键工作,是将广大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这款防护垫与普通防护垫的外观差不多,但采用的是创新材质的海绵内胆和抗切割的面料,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冲击力,并以最慢的速度回弹,在-30℃的条件下仍能保持性能不变。”市天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计军说,正是凭借这款创新产品,公司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入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项目移动式安全防护垫的供应商。创新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目前,我市体育用品产业有研发机构和专业研发人员的企业有12家,年研发投入约1100万元。我市运动器械和力量器械国际市场占有率均达25%,拥有自主品牌70余个,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近700项,发明专利30余项。
       长安汽车十分重视原创性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作用,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重点,确定前沿性、前瞻性科研项目,由技术中心组织精干力量,进行原创性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取得良好的科研创新成果。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攻克技术壁垒,不断推出高质量、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才能永立时代潮头。”长安汽车河北基地副总经理冯铁林说。
       第21届中国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上,长安凯程F70举行全球首秀发布会,第一款面向全球市场的战略性皮卡正式上市。长安凯程F70作为一款中欧合作的全球化皮卡产品,由长安汽车与欧洲第一商
用车品牌PSA(标致雪铁龙)深度合作而成。由于此车要面对全球销售,因此要适应全球不同交通法规、不同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因素,成了研发中的一大难题。为了达到良好的防腐效果,该车采用行业内少有的整车镀锌板,能够实现十年防腐工艺,在行业内有着绝对的领先性。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口罩成为最为紧缺的物资之一,而生产口罩最重要的原材料熔喷布,更是“一布难求”。此时,高科技成为疫情防控的一支特殊而又关键的力量。
       河北旭阳集团的研发团队仅用20天时间,就完成了防疫用高熔喷聚丙烯专用料的开发、生产与市场投放,该产品具有高熔指、低气味及低成本等特点,做出的PP熔喷布具有不开裂及过滤效果好等特点,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物资保障。
       据河北旭阳新材料研究所经理王国利介绍,旭阳集团定州园区拥有博士2人、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130人和硕士26人等高层次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企业先后建立了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通过科研合作和自主研发,共计取得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21项,计算机软著3项。2020年组织攻关安全、环保、生产工艺等疑难课题60余项,全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572万元。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在2020年“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我市企业河北复朗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高纯度新型纳米材料装备研发及绿色量产”项目以1017分排名企业组第三,获得企业组二等奖。
       复朗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科技提升产品价值”的理念,致力于新型纳米材料生产设备的研发制造、新型纳米材料工业化量产以及纳米材料终端产品的产业化推广。该公司的金属纳米机采用自主研发的EEM专利技术,产品精度高、纯度高、成本低、种类多,生产效率比国内外同行企业提升几十倍,且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零污染,资源利用率高达95%以上。
       生产线上没有了过去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的大场景,只有两三个工人不时来回走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在复朗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银离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纳米银的原材料正在高纯度金属纳米机内利用脉冲高压电流进行电爆。
       如今,在我市,一批像复朗施一样的“高、精、尖”企业茁壮成长,成为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市,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到2025年,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3家,有效发明专利达到6件/万人;
       ——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千家工商注册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超过10家……
       这是奋斗目标,也是铮铮誓言。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将持续发力,用智慧与汗水,在创新之路上奋勇前行、不胜不休。
       本报记者杨亚湖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