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曲折的唐河,劈开莽莽的黄土高原,越过高耸林立的太行山脉,汇聚百川,一路奔腾,孕育了沿岸灿烂的文明,也荡涤了我们广阔的胸怀。那永远奔腾向前的激流,记载了一方土地上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那清澈急流前屹立的中流砥柱,更代表了我们民族不屈的精神。母亲河的胸怀
在灵丘,唐河被誉为“母亲河”,可见唐河在灵丘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唐河沿岸的旖旎风光,成就了太行山区灵丘特有的浑厚山地景象。
远处,绿草葱葱,近处,牧草碧绿。蓝天、白云、成群的牛羊,让人痴迷流连,从四周高山吹入河谷两岸的凉风轻抚着人们的脸颊。盛夏七月的太行山区,海拔千米的地方散发着丝丝凉意。
午饭后整装出发,继续沿唐河东行,随着河道的变宽,景致也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两岸植被茂盛,河岸杨柳婀娜,牧草庄稼一片碧绿,天高云淡,大家拍照、录制的兴趣全都被调动出来。
从东河南镇径直东行,唐河两侧汇入赵北河等两个支流,河水多起来。再继续行进约10公里,河面逐渐变得宽阔起来,水面也愈发开阔。恰逢这几天岚霭氤氲,一路雨丝飘洒,云雾缭绕,抵达灵丘县城时,厚重的云层开始慢慢散开,太阳不时从缝隙里探出头来,露一露她温和的笑脸,粼粼的波光,原野的村落,静怡的山峦,远处的山峰都相继泛出了缕缕光泽。进入县城,河流随势蜿蜒而过,唐河公园成为唐河入城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暮霭时分,我们徜徉在唐河公园,园内幽静、舒展,唐河河道在夕阳下波光鳞鳞,煞是好看。河岸舒展稳健,如一条自苍穹飘落的玉带,轻盈盈地飘飞在赵武灵王安寝的腹地上,河水就那么安静地流着,难以想象唐河在这里是如此的平静柔美,在这里一弯一绕形成了碧波荡漾的湖水,“长虹卧波”猩红的大字悬刻在气势宏大的飞虹桥上,和远处的山峦相融合,伸向遥远的天际……
唐河公园位于县城南边的唐河两岸,北园2005年建成,南园2010年建成。唐河公园是本世纪初筹建的灵丘县最大的公园,园内设有健身园、游乐场、篮球场、门球场、凉亭和文化墙等各种设施。栽植有各种花草苗木,种类繁多,郁郁葱葱,亭台水榭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浓荫中的石子小路曲径通幽,让来这里休闲的人们感受到灵丘的大美。
每天早晨,太阳还未出来,晨练的人们就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锻炼身体,唐河公园已成为县城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从北园经过飞虹桥来到南园,这里草木丰润,树木茂盛,走在水泥路或石子路上,吸一口清凉的空气,看一看形态各异的花草,让人心旷神怡,仰止叹观。占地12.6公顷的南园融入灵丘和唐河的风情、特色文化等,成为灵丘县城一道美丽的滨河景观,以贯穿公园中央的自由曲线路隐喻飞舞的飘带,串联起各功能分区。在中心广场和儿童花园的路段,宽度多变的高篱衬托着飞舞的飘带,园内呈现出一线多中心的布局。
站在飞梁溢翠的桥上,望着宽阔的唐河两岸美景,想起正在正峪实施的截潜流工程,在不久的将来,从正峪引来的水源将在这里蓄满,到那时,这里将呈现碧波荡漾的美景,在波光潋滟的河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和众多水鸟在水上嬉戏,该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水墨画啊!
由于唐河水的滋润,灵丘古城越发显得葱郁、美丽,这个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的城市,目前建成区已达11.72平方公里,常驻人口达到10万,初步形成了“六横八纵”的道路框架和“一轴三带”的城市水系。
唐河,就像母亲一样,无私的哺育着勤劳善良的灵丘人民,给这个地方带来无穷生机和活力。胡服骑射武灵王
就像北方诸多河流一样,两岸冲积而成的一片片开阔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和草原。河流在一片开阔地上一路逶迤而来,尤如仙女的丝带,从天边飘摇到脚下;细数这里自然形成的若干个弧形大弯,像一条在无边无涯的天和地之间狂舞飞跃的巨龙,自由舒展而行,那种雄浑气魄与从容风度,巧夺天工地形成雄劲豪放姿态,渐远渐细,飘飘渺渺地融入天际。
灵丘,这个和赵武灵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到底还隐藏着多少动人的故事?多少惊人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索?
按照日程安排,我们来到了位于灵丘县新华西街的赵武灵王墓园。《资治通鉴》一书中记载,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的第六代国君,12岁继位时正处在战国中后期,列国间战争频发,兼并之势愈演愈烈,赵国随时都面临着亡国之危。在与胡人部落的对抗战争中,心思缜密的赵武灵王发现,赵国军队虽然武器较之精良,但却身穿长袍,甲胄笨重,不善骑马作战,因而在对弈中常常吃亏。于是,赵武灵王冲破了守旧势力的阻拦,在公元前302年毅然颁布了“胡服骑射”的政令,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这样的做法使得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后来,赵武灵王葬于灵丘,灵丘县之名因此而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赵武灵王墓园遍植树木,古柏森森,庄严肃穆,坟丘绿草覆盖、郁郁葱葱。墓园原占地6万平方米,现保护面积为10900平方米,墓冢周长220米,高10米,明崇祯年间在墓南立石碑1通,并建有碑楼,高4米。民国7年修葺,树碑1通,筑神道长246.67米。1984年四周筑围墙加以保护。经重修牌楼、墓丘后,赵武灵王墓园显得更加气势宏伟、巍峨壮观。
参观了赵武灵王墓,记者心生感慨,赵武灵王倡导的“胡服骑射”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意义。它不仅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为骑射的重要一页,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是古代思想文化的一场改革。赵武灵王勇于变革、坚持变革的精神和善于变革的智慧,在现代看来依旧值得肯定。生态湿地多涌泉
距灵丘县城东10多公里,唐河汇入泽水河、联胜渠等河流,水量大增。这里,河水流经处形成无数湿地,特殊的地质构造使这一区域涌现了诸多地下泉水。因此,这里的河清澈见底,河面宽阔,水流湍急,两岸杨柳成片,好似江南西施浣纱景色;而芦花飞逸,野花丛生,静如处子的“少女时代”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湿地不是沼泽地吧?”
“当然不是,我领你们看看就知晓了!”
为了一睹唐河湿地的庐山真面目,我们来到了位于灵丘县城东的落水河乡西庄村,并找到了该村46岁的村干部祖月根。行走在寂静的田间小路上,两旁满是翠绿的玉米地。祖月根笑着说,“你看我们这儿的玉米长得壮实不,因为地下有泉眼,不用浇地每亩就能产到2000斤。”“这么多,那你家种了多少亩地?”“十三亩,呵呵!”回完话,祖月根快乐的笑了起来。
又曲曲折折地绕过了几片树林,我们期待的涌泉终于到了。这是一处低洼的深坳,地下的泉眼四季涌水,致使水面十分清澈,周围水草长得异常旺盛。
“这里的泉眼是怎样形成的啊?”来到灵丘,记者像个懵懂的孩子,对未知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
祖月根告诉我们,灵丘整体地形西北高,中部唐河两岸低,南部多山为向阳坡,中部盆地属褶皱带,背斜构造,内部断裂交错,基岩埋藏较深。西庄、南庄、新庄、上堡四个紧邻的村子由于地处全县中部盆地的最低洼处,内部诸多的断裂口形成了涌泉群,这些涌泉四季流水,给唐河带来了充沛的水量。
“走,我带你们去看看,这里还有一处景致!”看完了涌泉,祖月根又给我们卖起了关子。
此时,雷声从遥远的天际渐渐响起,不大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就如注般倾泻下来。“走,冒雨赏景,另有一番情趣!”
这是一处正在规划建设当中的唐河湿地公园,清澈的河水、盛开的莲花、悬浮的木桥、欧式的楼阁……绝色胜景令我们心驰神往,招惹着我们一步步走近,融入其间。
据介绍,唐河湿地公园是在灵丘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一位有头脑和魄力的企业家依托唐河涌泉群和湿地资源所建,目前虽然还没有对外开放,但已经吸引了周边很多人前来纳凉、观光和游玩。为此,该县还在湿地的唐河下游正峪正在实施截潜流工程,建设一座拦水坝,以为湿地公园储备更多的水量。
告别了祖月根,继续踏上行程,唐河流域一处特殊的景观映入眼帘―――战国时灵丘故城遗址。
战国时赵国城(灵丘故城)为圆形,西部由于河流改道,已经变为大东河的河床,这也正是人们传说的“水淹”之故。西南处有一段城墙,近些年已经被门头西庄村的民房包围,东、北城墙留存约1000余米,残高约七、八米。全城的城墙共保留约2000余米,从断断续续的墙体格局来看,初步测算原城廊长度约为十华里左右。
站在遗址边缘的基土上,可以看出,灵丘故城虽然风风雨雨经历了2000多年,如今已是残垣断壁、斑斑驳驳,但依旧可以看出它昔日的雄姿和繁荣。
图一:唐河流入灵丘县城的景象。图二:唐河公园。
图三:赵武灵王墓前赵武灵王雕像。
图四、图五:记者冒雨察看湿地附近一处涌泉。西庄、南庄、新庄、上堡四个紧邻的村庄是该县中部盆地最低洼处,20多眼涌泉泉水不断地注入唐河,给唐河带来了丰富的水量。
图六:依托西庄四个村庄丰富的涌泉群和湿地水面,初步开发建设的唐河湿地公园一角。为此,在湿地的唐河下游正峪正在实施截潜流工程,建设一座拦水坝,为湿地公园储备更多的水量。
图七:唐河流域灵丘故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