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王建宾:我不是英雄,但我必须出征

时间:2020-03-04 11:03:26  来源:  作者:


图为王建宾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 记者程文昭
    “疫情来了,谁都可以躲,唯独医生不行,因为这是医生份内的事儿!”作为我市第二批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王建宾出发前的这段话掷地有声。
    从2月21日晚上到达武汉,王建宾已经在战“疫”一线坚守了10多天。从最初的紧张小心,到现在的从容面对,战斗在疫情最前沿的他,已经越来越游刃有余。
    现在,王建宾所在的是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月22日被整体征用,其他专科门诊停诊,只开发热门诊,收治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患者。目前,院内有确诊患者300余名,两个重症病区。王建宾就被分配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负责的重症病区。
    “在这里,重症隔离病房别称‘红区’,这里的患者都需要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因此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更大,我心里还是难免有些忐忑。”王建宾说,“但是,作为一名有8年急诊科工作经验、7年ICU临床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我还是有足够信心的。”
    2月25日是王建宾第一次正式进入病区工作。上午11点,他早早地从酒店出发,前往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早一点到医院,早一点做好防护准备,就能让上一班的战友早点休息。”王建宾说,“华西医院是国家级疑难危急重症诊疗中心,也是世界规模第一的综合性单点医院,能和那么多的杰出人才、优秀老师一起并肩战斗,感觉特别自豪。”
    要进病区,穿戴防护装备是第一步。身上至少三层防护服,双手戴上三层橡胶手套,再加上眼镜、护目镜和面屏罩,就连眼前也有三层屏障。“防护装备穿戴整齐后,扶眼镜、揉鼻子、抓耳朵这些小动作,全都变成了奢望。”王建宾说。
    中午12点,王建宾坚定而从容地进入病区,与上一班医生进行交接,正式开始了他在武汉的首班任务。在这里,每组有2名医生,负责10多位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虽然是陌生的环境,然而在华西医院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王建宾很快就熟悉了重症病区的工作流程。
    重症病区的患者病情大都比较复杂,而且多半是80岁以上的老人,且基础疾病多,除了呼吸衰竭,还可能很快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
    王建宾需要密切观察、照看病人的情况,查房、看病历、记录病程,再核对有没有需要复查的化验、检查,下达医嘱。4个小时里,他的身影在病房里频繁穿梭。在密闭防护服的包裹下,他的后背早已湿透……
    换班后,王建宾脱去防护服。如往常一样,先给母亲打电话,报平安。“建宾,在那儿吃的怎么样?睡得好不好?”面对老人一如既往的问题,王建宾故作轻松,笑着对母亲说:“妈,您就放心吧!我在这儿吃得好,睡得香,都很顺利。”
    “那妈就放心了,你可要注意身体。”母亲不停地叮嘱着王建宾。刚刚挂掉母亲的电话,他又拨通了妻子谷晓丹的视频电话。
    “我们今天正式进病区了,我今天进病区工作了!”王建宾高兴地说,“而且还是和华西医院的医生们一起工作。”
    “你要多注意,一定要做好防护。”望着手机屏幕上疲惫的丈夫,谷晓丹轻声地说,“你放心工作吧,家里一切有我呢。不过,你可记得要注意休息……”
    对于此次丈夫支援湖北的选择,谷晓丹早有心理准备。“我今年刚满40岁,年富力强,没有家庭压力,有一定的急诊和重症工作经验,我申请支援湖北,到治疗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最前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王建宾多次请战支援一线。
    “我知道,他想去武汉,想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去战斗,因为他的专长就是重症医学。”谷晓丹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他,照顾好家,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我有幸和四川华西医院的医疗专家们一起,每天细致入微地对插管患者进行纤支镜吸痰,一丝不苟地对高危患者在超声下监测心肺肾功能,专家们严谨施治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报名支援武汉,总有人说我是英雄,可到了武汉后,我见到了真正的英雄。”工作之余,王建宾将自己在武汉的工作感受一一记录下来。
    随着治疗手段不断优化,病房的患者们一天天好转。看着患者由危重、重症转为轻症,从重症病区转出,王建宾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东风终会解冻,春暖花将盛开。等到暂停键抬起的那一刻,我想带着家人和战友再到武汉的街头走一走,找一家小店,喊上一句,‘老板,来碗热干面’!”在日记中,王建宾写下对明天的期许。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