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捡拾打捆机正在打捆。
打捆后的小麦秸秆即将运往养殖场。
这几天,在号头庄回族乡号头庄村的地头儿上,不时传来机器的轰鸣声,一台秸秆捡拾打捆机将80多亩小麦秸秆吞进“肚子”里,随着机械的行进,一个个秸秆捆相继从后厢“吐”了出来……几名村民紧随其后,将打捆好的小麦秸秆装上运输车。
“小麦秸秆在我们这儿可是宝贝,很抢手的!”村民张田成高兴地说,“小麦秸秆打捆,不仅方便了村民种植下季作物,还能送到奶牛养殖场当饲料,可谓是一举两得。”
跟随运送秸秆压缩块的车辆,记者来到位于杨家桥村的奶牛养殖场,称过整车重量后,车辆驶进秸秆堆放场地,卸下秸秆后,再到出口处称重。“我这一车差不多装了2吨小麦秸秆,按照500元一吨的价格,一车就是1000元,这都是净利润。”村民马二辉边走边喊,“先别算账,我地里还有,一会儿拉完了再一起算。”
“我们已经连续收购五年秸秆饲料了,今年预计收购一百多吨才能满足养殖需求,得亏今年准备的比较充分,要不可能收不到了呢!”奶牛养殖场负责人杨帅介绍说,在没有利用小麦秸秆之前,奶牛养殖场一直使用羊草作饲料,一吨羊草的价格在1500元左右。研究发现,小麦秸秆的营养价值与羊草相当,而小麦秸秆的价格仅500元左右一吨,价格上有很大优势,所以各大养殖场每年都争相采购。
“自从大家知道小麦秸秆也能当饲料后,以前没人要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了养殖大户的‘香饽饽’,没人再舍得烧了。”号头庄回族乡党委书记杨荣说,奶牛养殖业一直是号头庄回族乡的特色产业,将夏收期间小麦秸秆压缩打捆,用作奶牛饲料,不仅节约了养殖成本,还为全市的秸秆禁烧工作贡献了力量。
为大力推广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号头庄回族乡多次组织全乡“两委”干部和养殖户召开秸秆综合利用专题会议,广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网格化环境监管,加大禁烧巡逻排查力度,责任到人,责任到地块,形成各条线通力合作,各村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号头庄回族乡在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的同时,还加大秸秆还田工作力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每年夏收后,我们把打碎的小麦秸秆、深耕变成有机质,接下来耙一下就能直接种玉米了,这样不仅能提高地力,化肥钱还能省上一大笔。”村民陈增哲抓起一把土说,“瞧这土壤多松软,保水性强,种植农作物不仅不易倒伏,虫灾也减少了。”
“随着秸秆综合利用率的逐年提高,我们通过思想认识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禁烧宣传到位、巡查督查到位等,在秸秆禁烧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果。”杨荣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高效化和产业化发展,宣传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方向和优势,在提高村民收入、降低养殖企业成本的同时,助力乡村绿色发展。”
记者赵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