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程文昭)我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形势下“三夏”农机化生产攻坚战,全力抓好“三夏”生产工作,确保夏粮丰产丰收、秋季作物适时播种。
加强疫情防控,制定方案预案。市直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及早谋划,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三夏”生产工作方案和小麦机收应急预案。加强机具保障、作业调度、跨区服务和信息共享,提高应急抢收抢种能力,并做好粮食烘干入库准备。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工作,从农村实际和农时农事需求出发,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开通农机绿色通道,保证农机和机手正常流动,严禁以防疫为由擅自设卡拦截、不让机手下地的情况发生。
畅通绿色通道,做好服务保障。市农业农村局成立跨区作业指导组,负责全市小麦机收玉米播种农机具科学合理调配。各乡镇(街道)分别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站,对跨区农机进行有效管控,综合考虑交通便利、作业地块集中、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提前选定跨区作业机具集中停靠点和相对独立的机手居住场所,建立跨区作业人员台账,掌握跨区作业人员信息和健康状况,为跨区作业闭环管理提供防疫、餐饮、住宿以及通行、加油、维修等便利条件。各村组织熟悉本村农业生产情况的“两委”干部或农机中介(经纪人)和志愿者组建“三夏”生产志愿服务队,时刻了解疫情动态和疫情防控政策,在机具缺口较大且疫情防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联系往年来我市作业的跨区机手,组织引导更多外地机械参与我市小麦抢收工作,确保颗粒归仓。同时,充分发挥辖区内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及早做好机具调度准备工作,鼓励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军、烈、孤、困、寡等家庭提供优先、优质、优惠服务,让困难家庭体会到更多社会温暖。全面摸排因疫情无法返乡人员信息,及时沟通协调,帮助其家庭解决“三夏”生产实际困难。市、乡、村三级联动,确保全市小麦机收工作全面、安全、平稳、有序开展。
持续全面排查,杜绝毁麦事件。各乡镇(街道)坚决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我市决策部暑,进一步树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持续全面排查辖区内是否存在毁麦开工、毁麦种树、青贮食用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是否有养殖企业在收购青贮食用小麦。对发现正在实施的毁麦行为,迅速反应、快速处置、坚决制止。凡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或补偿安置不到位的,不得未批先建、强行毁苗。对于用地手续齐全、补偿安置到位的已批土地,等收获后方可占用。任何地方、任何单位、任何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毁麦和将食用小麦用于青贮饲料。对主体责任不落实、排查整改不彻底的,依法依规依纪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
发挥部门职能,强化协作配合。市直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以小麦收获、玉米播种为重点,加强沟通协作,建立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合力推进“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卫生健康部门落实我市疫情防控政策,各交通卡点配合卫健部门对转运农机的车辆及跨区作业农机具优先查验,优先放行。
各乡镇(街道)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组织好辖区内“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落实跨区作业农机免费通行政策,为参加小麦收割的农机开辟“绿色通道”。公安部门在主要路段增派警力,加强巡查,维护正常机收秩序。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石油供应部门落实优先优惠政策,保障农机作业用油。其他部门结合本部门实际,积极为“三夏”工作搞好服务。
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明确“三夏”生产保障联络人,开通“三夏”生产保障热线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接受农民及机手投诉和咨询,帮助解决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舒心的作业环境。
加强宣传检查,预防安全事故。“三夏”期间投入机械多,作业时间紧,抢收任务重,机手易疲劳,是农机事故多发、易发期,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执法人员深入各乡镇(街道)、村、田间地头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执法工作,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农机安全生产手册和技术明白纸等形式,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纠正处理无证驾驶、违章载人等违规违法行为。各乡镇((街道)落实属地责任,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注重宣传及巡查,力争全市不发生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同时,麦收防火安全是“三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张贴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防火安全教育,严禁在麦田吸烟、动用明火、焚烧麦茬,消除麦田火灾隐患。
强化组织保障,坚决做好三夏工作。市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均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三夏”生产工作专班,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天气异常变化、道路转运不畅、机具供需失衡、燃油供应紧张、生产安全事故等突发情况。各乡镇(街道)明确专人包村、村组织专人分包到每个地块,协调开展疫情防控、机收调度、安全生产、应急处置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