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定州>>

以新担当新作为持续提升文明创建成效———我市推进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工作纪实

时间:2019-12-26 14:54:26  来源:  作者:

    “这之前是土路,一刮风满天飞沙,睁不开眼,碰上雨雪天根本不能过人,路上都是积水和烂泥。”近日,家住南城门附近的市民刘建民说,“自从铺上水泥路面以后,干净又好走,太方便了,下雨天再也不是一脚水一脚泥了!”
    今年以来,我市对城区背街小巷实施了综合整治,先后完成102条背街小巷的硬化和修补,硬化、修补面积达58023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城市面貌。“这次整治的102条背街小巷中,对1条符合施工条件的小巷铺设的是5公分厚的沥青路面,其余101条铺设的都是混凝土路面。”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对于部分路面较宽的背街小巷,我们还进行了防滑处理,确保市民雨后、雪后出行安全。”同时,我市还对这些背街小巷实行日常清扫保洁、洒水抑尘作业,组织沿街商户、住户和单位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违反责任制管理的依法处罚。
    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坚持从薄弱环节抓起,下大力补短板强弱项,实施了一大批民生项目。今年完成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6个,对102条背街小巷进行了综合整治,11座高标准新建公厕投用。完成了定曲路、中兴路和定安路改造提升、绿化亮化工程,持续加强对不礼让斑马线及非机动车、行人等不文明交通行为的整治,新建、改建中小学校13所、幼儿园10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着力打造“文明定州、闻名九州”城市品牌,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文明城市全面、全域、全民创建和常态化创建新局面。
    健全创建机制,全党动员抓创建

    我市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头等大事,全党动员,统筹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了文明城市创建新境界。
    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指挥部,在分设14个专项工作部的基础上,指导各单位成立创建专班,建立起由创建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专项工作部分类指导、各部门创建专班具体负责的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城乡联动的创建机制。印发《年度文明城市测评网上申报资料台账》《市直部门分包社区路段的通知》等文件,实行市级领导、市直部门分包社区(小区)、路段责任制,任务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导,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
    创建工作中,坚持精细划分创建任务,反复拉网式排查、督导、整改,对问题挂账销号。召开创城工作推进会、调度会、现场观摩会,开展非法运营“红三轮”、公益广告、道路交通整治等综合执法行动。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踏查”,市创城办分组、分类督导实地点位,制发督办卡,推动问题解决。按照创建标准适时聘请第三方进行模拟测评,印发《模拟测评通报》,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敢于动真碰硬、揭短亮丑,激发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群众创建的积极性和战斗力。
    贯穿文明实践,全民发动抓创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主线,推进全民创建、常态化创建。
    发动市内主流媒体、160多家自媒体齐上阵,播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刊播创城稿件,刊发创城简报、快报,形成铺天盖地、立体集中的强大宣传声势。3万多名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志愿者深入社区路段、走上街头搞创建,以党风带政风,以政风促民风,实现周末义务劳动常态化,让文明创建深入千家万户。开展机关干部“访千楼万家·创文明城市”活动,征求意见、了解意愿,解决了许多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知晓率、满意率和参与度。
    今年以来,调整补充了市志愿服务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站点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领导,实现志愿服务站点规范化管理。举办“跟着郭明义学雷锋”志愿服务启动仪式暨郭明义爱心团队定州市志愿服务分队成立仪式,推动成立覆盖医疗救护、交通救援、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环境保护、义诊、敬老助残助学等领域专业化志愿组织。开展“鲜花送雷锋”活动,面向广大群众征集“身边雷锋”线索,组织志愿者向240名“身边雷锋”送鲜花。广电网络、朝阳爱心、爱心飞扬、雨夜善行、思源公益等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公益宣传、文明交通、爱心救助、传统文化等志愿服务活动80余场次,累计受众达3万人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谋划建设,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红马甲”“红袖标”“小红帽”等志愿服务深入人心,“小手拉大手”文明劝导、“快乐小义工”等活动蓬勃开展,提升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和道德水平。目前,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达600余支,注册志愿者达17万余人,其中专业志愿服务队达100余支,专业志愿者达5000多人,机关志愿者注册率100%。
    坚持城乡统筹,全面开花搞创建

    坚持城乡统筹,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导向,推进全面创建、全域创建。
    深入推进文明创建进企业、进门店、进军营、进监狱、进社区、进楼院“六进”活动,印制宣传手册、创城手册、未成年人应知应会读本、倡议书等,发放到全市各行各业、基层点位,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文明创建。以农村“十个一”为重点开展市级文明村镇创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移风易俗理念深植美丽乡村建设,瞄准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目标,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挖自然、文化、历史资源,让美丽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两高”沿线走访摸底,开展小广告清除、村庄美化行动,有效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乡村延伸和拓展,向25个乡镇(办)派驻执法队员,负责乡村容貌、环境卫生、违法建设、大气污染等巡查上报、监督管理、督促整改,引进2家农村环卫公司,建设19座垃圾中转站和1座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推进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解决垃圾围村困境,实现了城乡综合执法管理一体化和城乡环卫一体化,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今年全市遴选出候选文明村镇58个,文明村镇创建比例达67%。
    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推动“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群众评议,开展建设美丽庭院、寻找最美家庭、评选道德模范活动,目前全市已培树美丽庭院示范户1.5万户,评选市级最美家庭2000户;开展“时代新人·定州好人”群众评议点赞活动,今年已有43人获评定州好人,6人获评河北好人,1人获评中国好人;印发《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实施办法》,组织市级领导、志愿者帮扶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5万余元;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德润燕赵”基层先进典型巡讲活动,引导农村群众见贤思齐;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腾飞中国·辉煌70年”爱国主义报告会、民俗文化节、关爱道德模范等各类主题活动;组织“新时代好少年”“我与祖国共成长”等主题活动,通过征文、绘画、演讲等形式,增强青少年爱党爱国热情。
    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试点工作的通知》,组建市、乡、村三级移风易俗工作群,推动开元镇、高蓬镇等开展移风易俗试点工作,举办“德润古城·爱在传承”首届汉式集体婚礼。村民中心建有“善行功德榜”,上榜人物包括“中国好人”“道德模范”“定州好人”及村街道德典型和好人好事,以榜样的力量涵养民风。目前,全市526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实行婚丧事简办,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
   坚持问题导向,提质扩容抓创建“这厕所够得上星级标准了,还有第三卫生间、物品架什么的,可真人性化!”市民杨强在位于中山路宋街的新建公厕如厕后大加夸赞。近日,今年新建的位于人群聚集场所的11座高标准公厕全部投用,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11座公厕内安装了衣帽钩、镜子、物品架等,设置了无障碍设施及无障碍坡道,还特设了第三卫生间,以方便母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使用,并聘请专业保洁人员做好日常保洁管理,同时将公厕信息上传至百度地图,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搜索到附近的公厕,让市民如厕更智能、便捷。此外,我市还积极推进城市亮化提升工程,今年共安装路灯900基,城市亮化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历史欠账多的问题,我市通过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不断加强环境整治和设施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增进群众福祉。
    突出问题导向,综合治理城市环境,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对城市主次干道、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等进行了综合治理,清理垃圾,清除小广告,整治占道经营,拆除违规牌匾等。着眼提升城市品质,对市内公园、广场、晨练点进行改造提升;在城区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和街道休闲区“见缝插绿”、新增扩绿,新建改装路灯,安置分类垃圾箱,粉刷墙体立面,布置街头公益广告牌匾等;对城区主干道50余个单位、500多个商业网点进行高标准夜景亮化,安装霓虹灯、轮廓灯、投射灯,催生出“秩序优、活力足、形象美”的容颜和气质。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按照新城加快建设、古城恢复保护、旧城提升改造的思路,实施总投资280亿元的45个城建交通项目。到2035年,中心城区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165万人;到2050年,中心城区规划面积达到36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00万。目前,唐河湿地公园、客运中心、“五馆一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形成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的良好态势。
    完善创建机制,推进文明创建常态化
    坚持以文明创建为载体,把在创城中形成的机制坚持好、制度落实好,形成城市精细管理的长效机制和文明城市创建的常态机制。
    深化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建立起城管、住建、公安、电力、环保、交通、水利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有力推动创建活动向纵深开展。建设覆盖城乡的大数字城管平台,构建集执法巡查、视频监控、媒体监督、市民举报于一体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形成精准定位、精准调度、精准处置的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提升了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构建了市、城区办、社区(小区)三级责任体系,分片分块,包干到人,严格落实“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在实施高密度高频次
机械化作业的同时,明确沿街店铺主体责任,分包市直部门、城区办协调配合,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市每个角落、每个时段、每个细节,形成条块结合、长效管理、常态创建的顺畅工作机制。
    围绕文明城市创建,深化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创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擦亮了“投资定州、事事无忧”的环境品牌。目前,全市共获评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单位16个,评选市级文明单位68个。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建设巡礼”活动,在市内主要媒体对省级以上文明单位进行专题报道,推动各文明单位积极开展精神文化扶贫、城乡共建、结对帮扶等。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文明社区创建,不断提高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组建城市服务发展公司,先后对160家老旧小区采取社区代管、专业公司托管等方式进行管理。对物业弃管、无人管理小区由城市服务公司统一接管,逐步完善服务管理功能,实现了社区、小区管理常态化。
    经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17年,我市以第一名的成绩摘得省级文明城市桂冠,全市百姓切身感受到了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年来的接续文明创建,深刻改变了我市的城乡面貌、发展面貌和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创出了干部新作风,创出了城乡新面貌,创出了文明新风尚,创出了发展新业绩,汇聚起了加快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的强大合力。
    本报记者孙新亮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